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壹種自然現象。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
1、構造地震:是由於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於火山附近的幾十公裏遠的範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占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3、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占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範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4、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註水)而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註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擴展資料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這5個地區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
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壹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中西部直至雲南,有壹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該帶中南段。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中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