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鉆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鉆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鉆研課文題目——牽壹發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鉆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壹級臺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欲望。在鉆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壹發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借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鉆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對詩壹段中,出現了“…………”並自成壹節。仔細思考,壹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裏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壹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象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鉆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為積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壹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壹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麽,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麽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註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註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註意把它念通順,註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設自主而創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註意多啟發、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壹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同營造的環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壹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從第壹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妳們就是槐鄉的小主人,妳們準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妳會怎麽做,怎麽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後,並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註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壹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