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相關的勵誌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1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壹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閑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壹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面餅。她說:“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麽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麽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咽吃他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贊說:“壹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壹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面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作什麽,我只不過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不記得他有那件事讓我失望。”
評價: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母親地***同心願,任何壹條“龍”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有幾個母親做到了川梅這壹點?又有多少母親在兒子“成龍”之後不母以子貴,仍甘於平凡?中國母親們深思。
2.生命的價值
有壹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麽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壹天,院長交給男孩壹塊石頭,說:“明天早上,妳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麽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壹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為什麽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饅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壹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壹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妳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妳不就象這塊石頭壹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3.人生第壹課
這是美國壹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壹課。
壹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妳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壹本書,講了壹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壹個作家寫的。妳們長大了,也壹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壹下,接著問:“哪壹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壹個故事?”
壹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壹個爸爸,還有壹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回蕩。
然而,老師卻用壹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壹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壹個“爸爸”,畫壹個“媽媽”,再畫壹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壹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壹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壹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妳寫的第壹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妳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妳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壹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光“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壹生打下壹個良好的基礎。
4.利息
在壹次段考中,壹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妳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妳1分。不過,妳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妳10分,怎麽樣?要是覺得不劃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壹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凈剩81分。
這位老師:壹是有壹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壹般說,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壹下學生。老師心裏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壹起的。
5.愛的神奇
這是壹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壹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裏搞調查研究,其中有壹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壹例外地被認定為“壹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裏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余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壹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壹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壹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6.時間的故事
壹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妳壹個問題嗎?”“爸爸,妳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妳壹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著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麽,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妳。”小孩歡笑著從枕頭底下拿出壹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為什麽妳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妳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壹點回家——我想和妳壹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