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學生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語文課文《古詩詞三首》,要能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3課《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3課《古詩詞三首》課文《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①白滿川②,
子規③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不,
才了④蠶桑又插田。
註釋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滿川:指稻田裏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③子規:杜鵑鳥。
④了:結束。
《四時田園雜興①》
[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②夜績麻③,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④供⑤耕織,
也傍⑥桑陰學種瓜。
註釋
①雜興:各種興致。
②耘田:除去田裏的雜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未解:不懂。
⑤供:從事。
⑥傍:靠近。
《漁歌子》
[唐] 張誌和
西塞山①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②肥。
青箬笠③,綠蓑衣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鱖魚:壹種淡水魚,味道鮮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葉編制的鬥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3課《古詩詞三首》教學建議1、?詞?這種體裁在教材第1課已經出現,教師應事先了解壹下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是否會背誦壹些詞,對?詞?有哪些了解。
對於古詩,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壹定的方法。課前,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作者翁卷、範成大、張誌和三位詩人的生平、詩歌特色,詩的創作成就,以便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歌內容,進壹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準備掛圖。
2、三首古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內容淺顯,生字不多,應當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教師可重點點撥《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可對詞的知識再稍作介紹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學第壹步,可讓學生自讀古詩詞,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壹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理解,然後小組學習,向同學和老師請教。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予以點撥後,再要求學生把詩詞的意思連起來說壹說,使學生對詩詞的意思有個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有的小組可以在誦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畫筆描繪下來,畫好後,在小組中交流壹下,重點說說畫了什麽景物,他們的色彩、形狀、位置有什麽特點,為什麽這樣畫。本小組的同學做出評價,看是否把詩詞中的景象描繪了出來。無論學生用什麽樣的方式學習,只要可以激發想象,能夠加深對詞句的理解,教師都應鼓勵,並給以必要的指導。
第三步,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有條件的可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加深體會,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3、註意詩的語言的豐富意蘊。如《鄉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時田園雜興》中的?也?、?學?二字使用都簡潔傳神。《鄉村四月》和《漁歌子》兩首詩詞色彩明麗,其中寫顏色的詞語有很多,如?綠原?、?白川?、?青山?、?白鷺?、?桃花?、?青箬笠?、?綠蓑衣?,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描寫顏色的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4、課後,可以動員學生從課外書中尋找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練習朗誦、背誦,為後面的?展示臺?做準備。
5、關於識字寫字,?蠶?、?桑?、?蓑?、?塞?的聲母是平舌音,?晝?、?箬?的聲母要讀準翹舌音。識記字形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幫助記憶。教師重在引導交流識記方法。要及時表揚識字巧、寫字好的同學。
?下頁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3課《古詩詞三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