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貸款理論奠定了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理論的壹些重要原則。
首先,該理論強調了資金運用受制於資金來源的性質和結構。這壹原則已成為商業銀行進行資金運用所遵循的基本準則; 其次,該理論強調銀行應保持資金的高度流動性,以確保商業銀行安全經營,這為銀行降低經營風險提供了理論依據。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商業貸款論的理論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
首先,該留念沒有認識到活期存款余額具有相對穩定性,而使銀行資產過多地集中於盈利性較差的短期自償性貸款上。盡管活期存款流動性很強,但按“續短為長”的原理,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間,總會存在壹個相對穩定的余額。這部分資金可用於發放長期貸款而不會影響其流動性;
其次,該理論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商業貸款理論不主張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長期性設備貸款和農業貸款,這樣就限制了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再者,該理論忽視了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貸款的清償受制於外部的市場狀況。在經濟蕭條時期,就難以自動清償,因此短期自償性貸款的自償能力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