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花生》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壹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壹份。
活動過程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麽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妳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壹顆花生果,先猜猜裏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壹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壹顆花生果裏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怎樣記錄?是剝完了壹起記錄,還是剝壹次記錄壹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裏面有幾顆花生仁並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註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麽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並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塗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2壹、設計意圖
花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熟悉的,它通常是我們自然角中的常客。有時,“饞嘴”的孩子會忍不住偷偷地剝開它。同時,《綱要》中也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中班科學《花生》醞釀而成,通過“觀察比較—猜測驗證—拓展延伸”的過程,幫助幼兒從外到裏的認識花生,鼓勵幼兒自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
二、活動目標
1、觀察花生的主要特征,感知花生殼內花生米數量的異同。
2、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花生米的數量,檢驗自己的猜想。
三、活動準備
1、帶殼生花生若幹,記錄紙人手壹份(附)
2、小碟子、小籃子每桌壹個
四、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初步感知花生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看,在妳們桌子上有什麽呀?這些花生是怎麽樣的呢?
2、那現在請妳們用小手摸壹摸有什麽感覺?
我們壹起來摸摸,看看上面有什麽呀?
原來花生殼上有許多小洞洞,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
3、請妳和旁邊的小朋友比壹比,妳們的花生有什麽不同?
(評析:活動開始,調動幼兒的觸覺和視覺神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花生的形狀、顏色等基本特征,並通過與旁邊小朋友花生的對比,了解花生有長短、大小的異同,讓幼兒對花生有壹個初淺的認知。)
(二)記錄花生殼中花生米的數量,檢驗自己的猜測
1、猜測活動
1)那花生殼裏面是什麽呢?猜壹猜,妳拿的花生裏面有多少顆花生米?妳是怎麽猜出來的?
2)請妳們把猜的記錄在這張表上吧,應該記錄在哪個格子裏呢?
3)幼兒記錄自己猜測的結果。
4)妳猜了幾顆?妳是怎麽記錄的?
2、驗證活動
1)那怎樣知道自己猜的對不對呢?
2)妳來說說怎麽剝?(幼兒說到的動作,教師學壹學)
3)小朋友剛才說的方法都很不錯,可以捏、擰……那就用妳們的方法去試壹試吧,看看到底有幾顆花生米,並把它記錄下來。
4)幼兒記錄數到的花生米的數量。
(評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請幼兒先後進行兩次記錄。教師先為幼兒設置了壹個懸念,讓他們自由猜測花生殼內花生米的數量,但相信有經驗的幼兒便會發現花生殼上凸起的地方能幫助我們進行猜測,無意中幼兒自己解決了困難,這時再引導全班幼兒用此方法有目的有根據的進行猜測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猜測結果。隨後再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剝開花生,驗證猜測的結果並得出相應結論。)
(三)幼兒展示、介紹自己的記錄
1、妳們猜的和數到的花生米壹樣多嗎?這樣吧,請妳們把記錄表給旁邊的小朋友看看。
2、誰是不壹樣多的?
猜了幾顆?數到的是幾顆?那妳問什麽要猜x顆呢?
3、師幼***同小結:妳們都知道,猜的和剝出來數到的有的是“壹樣多的”,可有的是“不壹樣多的”,但是只有剝開來數到的才是最準確的哦。
(評析: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壹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介紹自己前後兩次記錄的異同,幼兒可以盡情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幼兒發現只有剝開來數到的數量才是最準確的。)
(四)拓展經驗
1、那花生米有什麽用呢?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知道的還真不少,花生米不但用處多,而且營養還很豐富,它還有壹個好聽的名字呢,叫長生果。
(評析: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說說花生米的用處,不但再次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最後再此基礎上讓幼兒了解花生它還有壹個好聽的名字叫長生果。)
五、反思
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孩子們對花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此,在活動中花生本身就吸引著幼兒的眼球,使幼兒全神貫註的投入於活動中。並通過幼兒自由的觀察比較,無形中了解了花生的主要特征;通過幼兒的探索操作,了解了花生米與花生殼的關系;通過兩次猜測與驗證的記錄,強化了記錄的方式方法。可以說,活動是按照逐層遞進、逐步深入的原則開展的,孩子們在自由的探索與操作中,漸漸的掌握了新的知識內容。但整個活動給人感覺壹切都在教師高度控制的狀態完成,活動的提問可以更開放些,教師的指導語與肢體語言可以更誇張些,讓活動的氣氛更活躍,幼兒的情緒更高漲。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3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若幹盤、課件、花生制品
重難點: 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
①小朋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壹樣東西,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麽?(花生)
②師:小朋友知道花生長在哪裏嗎?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出示圖片)花生長在地裏,這是花生的果實、葉、莖、根,我們吃的花生就長在根部。
二、認識花生
①看壹看、摸壹摸、搖壹搖、嘗壹嘗花生
⑴我們來摸壹摸花生,摸上去有什麽感覺?(粗糙)
⑵看壹看花生上有什麽?(花紋)
⑶搖壹搖花生會怎麽樣呀?(響、動)嘗壹嘗,什麽味道?
②探索剝花生的方法⑴花生裏面還有秘密呢,猜壹猜?
⑵花生可以怎麽樣打開呢?幼兒討論並嘗試(剝、咬、敲)花生娃娃穿小紅衣,住在麻子屋裏。有天,手指壹捏,屋子從中間敞開,花生娃娃就跳了出來出示幻燈片。
三、認識花生米
⑴花生裏面有什麽呀?(花生米)
⑵數壹數妳的花生殼裏有幾粒花生米?
T:花生裏的花生米有的少有的多。
⑶我們再來看看花生米穿著什麽顏色的衣服?(紅衣服)T:花生米的紅衣服呀營養可豐富了可以吃、可以治病。
⑷現在請小朋友把花生米的紅衣服脫掉,看看裏面有什麽?(果仁)T:哦,壹棵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花生殼裏有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著壹件紅衣服。
四、討論花生的用處
(1)討論花生可以怎麽吃?有哪下花生制品?花生殼、花生米還可以做成什麽?
(2)和聽課教師互動,品嘗花生思考空間秋天到了,許多幹果都已成熟,花生是孩子們的最愛,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花生、學剝花生,知道花生的作用,所以就選擇了《好吃的花生》這壹教學活動。
希望通過這節活動孩子們能發現問題、並通過自我操作解決問題,從而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4活動目標
1、練習用筷子夾花生,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2、積極參加戶外鍛煉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壹雙筷子、壹只碟子。
2、每組壹個小筐子內放花生、小饅頭、薯條。
活動過程
壹、導入部分
1、直接出示筷子引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情緒,並介紹它的來源、用途以及使用筷子的好處,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壹環節打下基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花生、小饅頭、薯條等物品引起幼兒使用筷子的興趣。
2、請個別幼兒示範夾物品,教師不強調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讓幼兒自由練習,讓幼兒帶著疑問進
入到下壹個環節,
3、組織討論:為什麽有的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子夾起食物,有的小朋友食物夾得很慢?他是怎麽拿筷子的?
4、教師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落實第壹個目標。要用正確的姿勢拿筷子、夾食物時先要張開筷子,夾住食物後要夾緊
5、實踐活動:將幼兒分成5組,在規定的時間裏看誰夾得多,誰就是最棒的花生小將。
6、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每組評出夾得最多的幼兒,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平時多練習使用筷子。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5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尋找分離花生和綠豆的合適工具,並嘗試篩的基本操作方式。
2.在實踐與觀察中發現工具和分離對象之間的關系,學習選擇合適分離工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分為五隊:紅、黃、藍、綠、紫
2.混在壹起的花生和綠豆五盆
3.實心盆10個,小孔篩子十個,大孔篩子十個,中孔篩子20個
4.10個空盆用來盛放花生
5.錄像
活動重點: 能找到合適的工具和合適的方法分離花生和綠豆。
活動難點: 從發現篩子能分離花生和綠豆的原因,明白生活中篩子的運用規則。
活動過程:
壹 、設疑引題
師:今天早上,徐老師不小心把花生和綠豆混在壹起了,可是廚房的叔叔阿姨馬上就要燒花生湯了,請小朋友幫個忙,把花生和綠豆分開,妳們有什麽好辦法?
二、用手嘗試,感知分離速度的慢
1.幼兒用手嘗試
師:好,那就請妳們用手來分壹分吧,請把花生分到大盆旁邊的塑料籮筐裏!時間很急要加油哦!
教師利用數數的形式讓幼兒體驗慢。
2.教師小結:壹點點東西混在壹起,我們可以用手很快地把它們分開,可是現在混起來的東西太多,這樣分就會慢了,有沒有更快地辦法呢?幼兒討論
三、用篩子和小盆嘗試,尋找分離工具
師:其實徐老師今天帶了壹樣神秘的工具,只要妳抓壹把混在壹起的花生和綠豆放在這個工具裏,它就會很快地讓花生和綠豆分開。是什麽呢?妳們拿著這兩樣工具去分壹分,找壹找,註意別把綠豆和花生掉在盆子外面哦。
1.幼兒用小盆和篩子(籮筐)兩樣工具嘗試,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討論:分的時候妳看到了什麽?怎麽做綠豆才能很快地掉下來?(搖壹搖)這下妳們找到神秘的工具了嗎?它和小盆有什麽不壹樣?
2.小結:哦,原來籮筐有洞洞,只要我們搖壹搖,花生和綠豆就會很快地分開。那,是不是所有有洞洞的工具都能很快地把花生和綠豆分開呢?
3.幼兒討論
四、嘗試兩種洞眼大小不壹樣的篩子,了解分離對象和篩子洞眼大小的關系
1.幼兒再次嘗試
師:徐老師這裏就有兩種有洞洞的不壹樣的工具,請小朋友來試壹試吧。
2.討論:有洞洞的工具都可以把花生和綠豆分開嗎?試的時候妳發現了什麽?為什麽不能分開呀?這個工具為什麽可以分開綠豆和花生?
3.小結:看來不是所有有洞洞的工具都能把花生和綠豆分開,工具上的洞洞只有比花生小,比綠豆大才是最合適的,也才能最快最好地分開花生和綠豆。小朋友,我們以後在分東西的時候也要把東西和洞洞比較壹下哦。
五、再次用合適的篩子分離花生和綠豆,體驗成功的樂趣
師:太好了,合適的工具終於選好了,那等會我們要進行壹場比賽,看看哪壹組能分得最快,但是比賽的時候有個要求,請不要把綠豆和花生撒在地上,不然可是要扣分的哦!
六、遷移經驗,觀看錄像了解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師:今天我們用這有洞洞的工具把花生和綠豆很快地分開了,真神奇!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工具有很多,他們會把很多東西分開來,我們壹起來看壹看。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6壹、活動目標
1。了解花生的組成結構,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向外有序的觀察。
3。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二、活動準備
每組準備壹小筐花生、投影儀、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芽、長大、開花、結果)、鉛筆、記錄紙(每人壹份)、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裏有壹樣東西,我要讓妳們來摸壹摸,看看妳能不能猜出是什麽?"
(2)個別幼兒上臺隔著布袋摸壹摸並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果。根據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壹)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發放壹筐花生。引導幼兒說壹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師:"每人拿出壹顆花生看壹看、摸壹摸、聞壹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麽模樣?"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麽感覺?"教師:"最後我們來聞壹聞,花生是什麽味道?"
(2)教師小節: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
把幼兒的觀察結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壹遍。花生的外殼顏色是乳白色的,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裏是什麽樣子的呢?妳想知道嗎?"
(二)探索花生的內部特征。
(1)教師:"花生裏面是什麽樣子的呢?"(幼兒回答)"是妳猜的,還是妳看到的?""怎樣打開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妳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並把妳的發現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並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並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壹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後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裏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花生的結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妳知道花生以做什麽食品呢"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胃等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7相關知識:
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壹種堅果,吃法很多(水煮、油炸、做菜等等),還可榨油。制皂、也是化妝品的原料。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花生果每人壹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人手壹支筆,每組兩只空盆,幼兒記錄卡每人壹張。
活動過程:
1、猜謎,引出花生,觀察花生
(1)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個新朋友它藏在這個謎語裏(出示謎面“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著個白胖子。”),大家壹起來猜,猜對了,它就和我們做遊戲。小朋友有沒有信心猜出來,好,仔細聽,認真想,大家壹起努力。(師說謎面,幼兒猜)
(2)對,是住著麻屋子的花生媽媽。花生媽媽說小朋友真聰明,她送每個小朋友壹盤花生果,(請小朋友每人拿壹盤花生果)想和小朋友做個遊戲,好嗎?聽好了,先仔細觀察妳盤中的花生,不許剝開,說說它們有什麽不同,看看它的大小、長短有什麽不壹樣?
(3)妳能猜對每個花生媽媽肚裏有幾個花生寶寶嗎?
(4)選壹顆花生果,先猜猜裏面有幾個花生寶寶,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5)怎麽多花生媽媽,怎樣才能記清每壹位花生媽媽有幾個花生寶寶呢?第壹個、第二個·····,妳有什麽好辦法呀?(幼兒討論)怎樣記錄?是剝完了壹起記,還是剝壹個記壹個呢?
2、幼兒操作,記錄花生的顆數
(1)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裏面有幾個花生仁並記錄在幼兒記錄卡上。(教師註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2)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卡,找找花生媽媽肚裏的花生寶寶數量壹樣的記錄有幾次。
(3)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4)請幼兒談談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麽意思。
中班科學《花生》教案 篇8設計思路:
“有用的植物”這壹主題活動的開展,經過了壹段時間的探索,孩子們發現了植物的許多秘密,特別在“綠色菜籃子”這個小主題中,正值秋季,更是壹個收獲的季節,作為農村的孩子,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近,孩子們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了解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裏孩子們也對其它農作物發生興趣。花生就其中的壹樣,孩子們既熟悉又愛吃,於是我將這現成的實物教材牽引到本次主題活動中。
為了進壹步讓孩子們去探索、發現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預設了本次“剝花生”的活動。目的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嘗試學習用數字、符號來記錄花生的數量,感知發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的不同。老師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操作要求,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通過活動更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樂趣,並與同伴***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數量是不同的。
2、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3、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組壹盤(提供的花生仁的數量不等)、每組壹盒彩筆,兩只空盤、小碗;記錄紙人手壹份。
2、活動前洗凈雙手。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花生”。
謎語:麻房子,紅帳子,裏面住著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幾顆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麽不同。
妳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選壹顆花生,先猜猜裏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3、討論記錄方法想壹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壹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
怎樣記錄?(師生***同討論)
4、探索體驗幼兒剝花生並作記錄。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行為並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
5、交流分享幼兒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記錄情況。
與同伴***同分享、品嘗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