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陳情表》優秀教案高二上冊

《陳情表》優秀教案高二上冊

 《陳情表》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與強烈的感染力。下面是其優秀教案,歡迎參考。

壹、 內容與解析

 本課要學的內容《陳情表》是壹篇抒發親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關鍵是要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處境,從而理解作者陳了那些情。學生已經學過《歸去來兮辭》和《滕王閣序》,知道它們分別表達了回歸田園的樂情和懷才不遇的悲情,本課內容中所抒發的親情就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但格調和筆法均有所不同。由於它與之前所學課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且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有借鑒意義,因而在本學科中處於重要地位,在本單元學習中有鞏固、提高的作用。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掌握作品融情於事的筆法,其方法要多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感悟。

二、 目標與解析

 目標定位:① 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②註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③掌握融情於事的寫作手法;

 ④背誦全文。

 2、目標解析:本文是壹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

  三、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作者進退兩難處境的不理解,產生這壹問題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實用主義作怪。要解決這壹問題,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關鍵還要聯系時代背景。

  四、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本課文言字詞和文化常識教學中,準備使用幻燈片,以有效利用時間來總結字詞,介紹文學常識。

五、 教學過程設計

第壹課時

 (壹)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讓學生閱讀課下註釋①,標劃要點,老師再補充。

 1、 解題

 點撥: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壹種文書,也是壹種文體。 “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課下註釋中沒有註解,那是什麽意思呢?(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點撥:李密為什麽要給皇帝寫《陳情表》呢?自然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親改嫁,依靠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於鄉裏。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國滅亡後,李密退居家裏侍奉祖母。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了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蜀國滅亡後,晉武帝為籠絡人心,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沒有接受任命;晉武帝又征召李密為郎中,李密又未去應詔;不久,晉武帝又征召他為太子洗馬,李密又上表辭謝;晉武帝很生氣,地方官催逼甚緊。在這種情況下,李密寫了這篇千古聞名的《陳情表》。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的高度評價將兩篇文章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四)研討課文第壹、二自然段

 1、聽讀。放錄音或者老師範讀,學生聽讀,註意體會字音、節奏和感情。

 2、.老師展示壹、二段的部分重點字詞。

 點撥:重點詞的分類,壹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文學常識、成語等方面。

 3、學生質疑,針對第壹、二段的字詞和文意理解等有關問題,師生***同討論解決。

 4、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壹段中李密的苦情,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點撥:蘇軾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默讀第壹段,設身處地的體會李密的不幸命運。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或者引導。

 老師引導要點如下: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人生有三大不幸,第壹就是“幼年喪父”。②孤兒寡母生活往往比較艱苦,如果再失去慈愛的母親,那是更大的不幸。請思考壹下,李密的母親為什麽要改嫁?母親改嫁時為什麽沒帶上李密?③祖母比李密大幾歲?(從文章最後壹段可知是52歲)那麽,李密四歲時跟著56歲的祖母生活,試想象壹下母孫二人生活的艱難程度。李密這壹棵獨苗“九歲不行”,特異的體弱又會使年邁的祖母如何操勞且提心吊膽啊!④如果叔伯和兄弟較多,李密家人丁興旺,有親戚們照應幫助母孫二人,那也會生活好過壹點。可是……⑤如果家庭富裕,能請壹些丫環和仆人來服侍母孫二人,那也會生活好過壹點。可是……⑥李密“零丁孤苦,至於成立”,大不幸又壹次在必然中發生了,“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李密只好“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二段中李密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點撥:默讀第二段,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①晉武帝為什麽會“詔書切峻,責臣逋慢”呢?試站在晉武帝的角度,想壹想皇帝可能會怎麽想、怎麽做。②壹方面是皇帝生氣、地方官催逼,另壹方面是祖母壹天天的病重。如果妳是李密,妳能怎麽做呢?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點評激勵和引導。

 6、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老師明確,提醒學生用豎線標清層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壹段 第壹層、總起:命運不好,幼遭不幸。

 第二層、父死母嫁,祖母撫養,多病成人。

 第三層、門衰祚薄,形影相吊。

 第四層、祖母病臥,臣侍湯藥。

 第二段 第壹層、總起: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第二層、孝廉秀才,辭不赴命。

 第三層、郎中洗馬,辭不就職。

 第四層、詔書切峻,郡州逼催。

 第五層、奉詔劉病,進退狼狽。

 7.熟讀背誦。

 8.小結。回顧本課時的目標。

 9.作業:背誦並默寫課文第壹、二段。

第二課時

  (壹)復習壹、二自然段

 1. 找學生復述第壹、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2. 找兩名學生分別背誦第壹、第二自然段,老師點評激勵。

 (二)研討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聽讀。放錄音或者老師範讀,學生聽讀,註意體會字音、節奏和感情。

 2.老師展示三、四自然段的部分重點字詞。

 點撥:回憶重點詞的分類,壹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文化常識、成語。

 點撥的目的是強化學生識別重點詞的能力。

 3.學生質疑,針對第三、四段的字詞和文意理解等有關問題,師生***同討論解決。

 4.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第三段的文意,體會李密的陳情技巧。

 點撥:默讀第三段,請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

 ①朝廷多次征召李密,官職壹升再升,直至太子洗馬,可以說是皇恩浩蕩啊!李密呢?卻是壹推再推,辭不就職,試站在晉武帝的角度,想壹想晉武帝可能會怎麽推測李密的心理。

 ②李密猜測到晉武帝的可能的心理了嗎?如果妳是李密,妳可能怎麽給皇帝解釋呢?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和引導。

 5.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第四段的文意,體會李密的陳情技巧。

 點撥:默讀第三段,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①李密想怎樣解決“盡節”和“報養”的矛盾呢?他的想法是否合情合理?

 ②本段既能讀出李密報養祖母的孝情,又能讀出對晉武帝的忠情,試找出段中的有關語句做具體分析。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和引導。

 6.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老師明確,提醒學生用豎線標清層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段 第壹層、孝治天下,況臣尤甚。(該層第壹個詞:伏惟)

 第二層、少仕偽朝,不矜名節。(該層第壹個詞:今 )

 第三層、過蒙拔擢,豈有希冀。(該層第壹個詞:且 )

 第四層、但劉奄奄,朝不慮夕。(該層第壹個詞:但 )

 第五層、更相為命,不能廢遠。(該層第壹個詞:臣 )

 第四段 第壹層、忠長孝短,願乞終養。

 第二層、臣之辛苦,人神***鑒。

 第三層、矜憫愚誠,劉終余年。

 第四層、生死效忠,犬馬拜表。

 7.熟讀背誦。

 8.小結。回顧本課時的目標。

 9.作業:背誦並默寫第三、四自然段。

第三課時

(壹)復習 找四名學生分別背誦課文的四個自然段,老師點評激勵。

 (二)理清全文思路,鑒賞並學習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

 1. 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意思。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撥並明確。

 第壹段、家庭不幸,祖孫相依為命。(陳情不仕的唯壹事實)

 第二段、忠孝難兩全的狼狽處境。

 第三段、從四方面打消疑慮,求得體恤。

 第四段、提出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先盡孝後盡忠。

 2. 鑒賞並學習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

 點撥①:試將四個自然段的順序調整壹下,再與原文相比,體會說話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質疑,老師點撥明確。

 第壹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唯壹事實根據。作者寫的淒切感傷,以使晉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嚴責化為同情憐憫。這叫做先動之以情。

 第二段,先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有加的事實,“奔馳”壹詞絕妙的表達了作者急切希望赴京為皇家奔走效勞的焦急心情,作者用二難推理使晉武帝既感受到作者的忠敬之心,又感受到對祖母的孝順之情,以此來打動晉武帝,再次動之以情。那麽,怎樣進壹步說服晉武帝呢?作者留下了懸念。

 第三段,首句即言晉朝“以孝治天下”的綱領,言外之意是自己孝養祖母既合情也合理合法,為下文“願乞終養”給出理論根據。接著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打消晉武帝懷疑自己“矜名節”的顧慮;又強調自己的卑微和皇恩浩蕩,說明自己絕無非分的願望;最後強調自己不應詔的唯壹原因就是祖母病重,大壽將終。這樣就從可能的各個方面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求得晉武帝的諒解和體恤。

 第四段,先用具體的數字說明盡孝之日短,盡忠之日長,再提出“終養”的請求。接著,又誠懇的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鑒,希望晉武帝體恤;最後再次表達自己對朝廷生死必報恩的忠心。

 點撥②:學習本文後,妳學會了什麽說話技巧?妳在平時和別人的交往中,又體會到了哪些說話技巧?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三)鑒賞寫作特色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明確。

 1.陳情於事

 2. 生動精煉的語言

 點撥:瀏覽全文,讀出妳認為特別精彩的語句;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好在什麽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四)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閱讀課後習題三的有關內容,說說對“孝”的看法。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最後明確,統壹認識。

 2. 今天的我們,怎樣做就算是盡到了孝心?

 學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老師點評激勵,

(五)拓展延伸

 思考討論:

 1.晉武帝為什麽要重用李密?

 參考答案:第壹、用懷柔政策收買人心,減小滅吳的阻力。第二、李密以孝聞名,晉武帝“以孝治天下”。

 2.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沒有出現?

 參考答案:第壹、確實有供養祖母的問題。第二、有懷舊思想,“忠臣不事二主”,且李密認為劉禪是壹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有壹點不服氣。第三、伴君如伴虎,李密對晉武帝不甚了解。

 3.在今天,如何理解“忠孝”二字?如果二者沖突時,,妳很可能會怎麽做?

本課小結:

 作者將自己的心情、感受、願望都凝聚於敘述之中,融情於事,表達了報養祖母的盡孝之情和盡節於皇上的盡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