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通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麽妳真正懂得怎麽寫好事跡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

 尚金鎖,男,55歲,中***黨員,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

 尚金鎖幾十年如壹日堅持誠信經營,創立企業名牌,贏得市場信任,使柏鄉糧庫實現連續20年盈利上臺階,人均創利、人均經營量、噸經營量費用開支3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0年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由全省最小的壹個基層糧站發展成為全國同級庫中最大的糧庫,先後榮獲全國禮貌單位、全國五壹勞動獎狀、全國糧食系統先進群眾等稱號。

 對國家講誠信。他帶領員工始終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職責意識,用壹流的工作狀態管理中央儲備糧,用最完好的設施儲存中央儲備糧,用最先進的技術保管中央儲備糧,用最優質的糧食輪換中央儲備糧,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出、用得上。

 對農民講誠信。他組織起近2000人的農村糧食經紀人誠信隊伍,透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信息服務和業務培訓,幫忙農民種好糧、管好糧、賣好糧,把誠信服務延伸到千家萬戶。柏鄉周邊幾個縣的農民,寧可舍近求遠,也把糧食賣到柏鄉糧庫,圖的就是尚金鎖領導的柏鄉糧庫服務好,信譽好,不壓級壓價。

 對客戶講誠信。不欺、不瞞、不糊弄;重合同,守信用;註重產品質量,講究貨真價實;規規矩矩經商,堂堂正正做人,使柏鄉糧庫的貿易夥伴由幾年前4個省市的十幾家增加到25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家。

 對銀行講誠信。柏鄉糧庫連續16年被評為全省金融信貸AAA企業,是全省唯壹壹家連續16年獲此殊榮的企業,也是全國唯壹壹家榮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首批黃金客戶稱號的縣級糧庫。

 尚金鎖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的專家,擔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報道過他誠信經營的事跡。2007年7月,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提出,把柏鄉糧庫作為“全國中儲糧系統的黨校”,並請尚金鎖任校長。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2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壹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壹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著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餵飯、餵藥、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壹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裏就難受起來。每壹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床。兒子的頭發、胡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發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床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幹幹凈凈,沒有壹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願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說把二哥接到家裏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說。許張氏說:“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著,活著壹天就要照顧孩子壹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壹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裏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願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壹天,就帶著他壹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壹概不要。上海的壹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後,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念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3

 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黨員,中建七局壹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壹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壹次,是鄉親們東家壹碗飯、西家壹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壹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幹起,靠踏實肯幹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蕩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壹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妳養我,病了妳花那麽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妳壹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余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壹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裏三口人患了癌癥,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壹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壹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壹”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4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蔔河邊,附近的平蔔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壹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蔔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壹家,趕緊搶救困在壹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裏,“他們也很危險呀!”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湧。但情勢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墻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遊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紮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裏趟去,把這5個學生壹個壹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壹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壹切,立刻遊到另壹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裏,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裏。幸好韋正雄家樓房墻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裏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此時進去救人,會卷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住。到13日淩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壹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壹根長竹竿遊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壹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壹墻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壹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壹勞動獎章。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5

 王壹碩,男,27歲,中***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壹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應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父母愁眉不展。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也為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下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狀況後,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用心參加誌願服務西部計劃時,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忙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壹碩帶著壹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表示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壹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準為壹名西部誌願者,請妳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分發揮所學專長,服務於當地經濟建設,用心帶領當地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自費為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忙三家制藥企業透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陜西省傑出青年誌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產黨。

 服務期滿後,為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壹邊打工壹邊復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壹碩順利地在壹家企業找到了工作。他的誠實守信和工作潛力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忙做認證工作。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壹碩歸還國家貸款的潛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為,作為壹名大學生,就應以誠信為本,以守信為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為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裏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壹碩被團中央評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6

 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壹名熱心公益事業的誌願者,把幫忙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壹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壹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崗位平凡,盡管自己家裏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壹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壹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明白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壹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十分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用心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壹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習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余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壹齊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壹個具有特殊好處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壹孤兒學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15年12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誌願者、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誌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誌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全國先進典型事跡材料7

 李明素,女,55歲,中***黨員,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龍壩鎮梁灘河洪峰洶湧,壹幢幢民房成片垮塌,狀況萬分危急。

 站在自家樓頂的李明素發現50米開外的壹個屋頂站滿了群眾,正在大聲呼救。由於地處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強大沖擊,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而壹旦坍塌,群眾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決定帶領壹家三口,立即展開營救。李老師用手勢引導受困群眾利用兩樓之間的四幢房屋屋頂,逐步爬向相對安全的自家屋頂。當30多名群眾爬到隔壁王孝倫家樓頂時,由於兩家間隔太大,群眾被困在了王家樓頂上。李明素來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繩索拼接在壹齊,將樓梯搭在兩屋之間,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們順著梯子壹個個向李明素家轉移。時間壹分壹秒過去。在李明素的指揮下,老人、小孩、婦女、男人,依次爬了過來。上至65歲的老人,下至2歲小孩,壹***32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到李明素家屋頂。就在最後壹個人離開不到10分鐘,王孝倫家的房子轟然倒塌,頃刻消失在滾滾洪水之中。由於長時間受驚嚇,群眾情緒很不穩定。李明素又安撫大家說,要相信黨,相信政府,必須會來救我們的。不久,救援隊來了,用繩索搭起壹條滑道,驚慌失措的群眾都想搶先透過。李明素再壹次挺身而出,安排婦女兒童先走,然後老人,最後是年輕小夥子。群眾壹個壹個脫險,李明素卻把自己的兒子留在了最後。

 李明素說,“在這次洪災中,雖然我的損失很大,但受災的群眾還很多,需要黨和政府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作為壹名***產黨員,我有決心和信心與黨和政府壹齊***渡難關,困難只是暫時的。”樸素的話語,表達出壹名***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後被重慶市婦聯、全國婦聯評為重慶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