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Christmas)壹詞,源於古英文的Cristes maesse,意思是基督彌撒。拉丁基督徒於AD 336年,開始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記念耶穌的誕生;東正教則以壹月六日為聖誕。
聖誕節(christmas)是基督教的壹個重要的節日,定於每年12月25日,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同時也是普遍慶祝的世俗節日。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期與時值仲冬的農節和太陽節這兩個非基督教節日巧合,因此慶祝習俗來源不壹。在羅馬帝國範圍之內,12月17日農神節是尋歡取樂、互相饋贈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 人所崇奉的正義之神密特拉的生日。
古羅馬人在元旦用青枝綠葉和燈火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條頓人各部族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人和克爾特人的宗教儀式。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柴木、品嘗大木形糕餅,張掛樹枝、陳放樅樹、訪親問友、來往饋贈等慶祝活動。象征溫暖和長壽的火與燈光,壹向是冬季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內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習俗都是如此。常青樹象征奮鬥生存,自從中世紀以來就與耶穌聖誕節慶祝活動發生聯系。由於歷法不同,東正教及其他東歐教會的聖誕節日期相當於公歷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壹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壹只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壹種習俗。
聖誕節的7大傳統習俗
聖誕節壹直是個美好的節日。這是上帝之子誕生的日子,因此對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來說,這壹天是非常神聖的。聖誕季節自然少不了各種聖誕傳統。下面這些傳統,可是幾個世紀以來壹直世界各地的人們壹直熱鬧歡慶 的習俗。
1、裝扮聖誕樹
這個傳統指的是用彩燈、金箔、花環、飾品、糖果條等裝扮松樹。現如今,聖誕樹也是歡慶節日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2、點燃聖誕蠟燭
這個傳統指的是人們會在聖誕期間在屋子外面放壹支點燃的蠟燭。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蠟燭也能帶來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基督徒深受迫害的時候,他們被禁止布道禱告。因此,基督徒們在屋外放壹支蠟燭,暗示他們仍在心裏默默禱告。
3、烘烤聖誕蛋糕
這項英式傳統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流傳開了,以前人們在平安夜喝梅花粥。隨著時間 慢慢推移,人們還會享用果脯、蜂蜜及香料食物等,隨後聖誕蛋糕便代替梅花粥出現了。聖誕蛋糕由雞蛋、黃油、甜點、水果等烘制而成。現如今,聖誕蛋糕已成為聖誕菜譜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4、給親友送禮物
這個傳統源自壹個傳說:三位智者在聖誕節給嬰兒耶穌送出了禮物。每年聖誕節,親朋好友尤其是孩子們都會互贈禮物,聖誕老人的故事也源自這個傳統。
5、唱聖誕頌歌
這是壹個古老的習俗:聖誕期間總是回蕩著壹首又壹首聖誕傳統歌曲。歌曲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每年歡度聖誕之際,《第壹個聖誕節》、《鈴兒響叮當》、《普世歡騰》等各種聖誕聖歌或頌歌都會奏響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