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匯總版 篇壹
背景描述:每個班級都會有反差很大的小朋友,愛學習不愛學習的,聽話不聽話的。我們班的小朋友其其在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特淘氣不愛學習的小朋友。每次在我上課時他總是坐不住,叫他發言他也不會,我真的很著急。之後我與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最終達成了***同努力促進提高的***識。
案例描述:這壹天我發現其其小朋友上課坐的很直,我下意識地趕緊表揚了他,沒想到整個10分鐘的聽課中,他都在全神貫註的跟我進行互動,當10分鐘操作過程中他也不像平時那樣磨磨蹭蹭的,第9個就交上了作業,我又當著全班小朋友的應對他進行了表揚。看到他興高采烈的表情,我的心裏也格外的開心。
反思與措施: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壹個處在好動時期的幼兒。作為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的優點適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在發現幼兒的缺點的時候,也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對幼兒進行正面的引導。其次做好家園***育是教師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途徑。
2.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匯總版 篇二
情景描述:
又到了區角遊戲時間了,慧慧和幾個小夥伴還是選擇了"小舞臺"進行遊戲,我看了壹下,在平時的其他的活動中慧慧也是和她們壹齊玩的多,只見她們到了"小舞臺"後就開始分配起主角來,慧慧今日輪到的是伴奏,只見慧慧聽著音樂敲起節奏來,還邊敲邊唱呢,那樣貌和平時的她真是判若兩人,看著這副情景,我在想這不是個教育的好機會嗎,於是我對慧慧說:"妳真棒!"慧慧聽到我的表揚後,立刻停止了敲奏,壹副難為情的樣貌,說真的,我真沒想到我的壹句表揚會帶來這樣的效果,我想可能是這小家夥怕難為情吧,我就悄悄走開了,我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外面的敲奏聲又響了起來,我偷偷看了壹下,慧慧又恢復剛才的活潑開朗的樣貌了。
分析與措施:
慧慧今日這壹表現說明她並不是壹個完全內向的性格,她的內項是在必須的情景下在表現出來的,其實,這也是孩子兩面性性格的表現,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歡的小夥伴面前的面前表現得是那麽活潑在見到教師或者陌生人時卻那麽的沈默,我想要改變慧慧的這壹現象,首先就是讓孩子經常接觸壹些陌生的人和事物,僅有先去接觸她才能適應和理解,漸漸地她就會表現得自然大方了。
3.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匯總版 篇三
壹、案例描述
午睡起床時,孩子們正在穿衣服,從活動室中傳來了浩浩驚喜的聲音:“肥皂?今天我們吃肥皂?”
“吃肥皂,今天我們吃肥皂!”孩子們歡快地叫著。
“老師,今天的點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過來告訴我,語氣中流露出壹絲神秘。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動室壹看,今天的點心是橘黃色的年糕,乍壹看還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壹塊年糕自言自語:“真奇怪,今天居然請我們吃肥皂!”同時故意露出壹臉驚喜和疑惑。
“哈哈,老師真的以為是肥皂!”孩子們竊竊私語,那是他們在笑話我連年糕都認不出來呢。
我提了個問題:“看,這肥皂還像什麽?”
“像電腦中的鍵盤。”“像個小枕頭。”“像壹張桌子。”“像壹塊毛巾。”……
我說:“妳們要是吃肥皂,可別邊吃邊吐泡泡哦!”
“啊?吃肥皂,嘴裏吐泡泡?”“我們的嘴裏會吐肥皂泡?”孩子們被我的話逗樂了。
動動說:“我聽過壹個故事,小蝸牛吃了壹塊草莓形香皂後,從嘴裏吐出來許多肥皂泡,泡泡還帶著小蝸牛飛上天了呢。”
“對哦,吃了肥皂會吐出泡泡。要是妳們邊吃肥皂邊吐泡泡飛上了天,我可怎麽辦?”我緊鎖眉頭說。
“哈哈哈……我們要是飛上了天,老師就抓不住我們了。”孩子們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著肥皂泡在天上飛,可老師只有壹個。我怎麽才能抓住妳們呢?”
哲哲說:“老師別怕,妳坐上直升飛機到天空去抓我們,把我們壹個個抓回來!”
我連連點頭:“這個主意好!”
文文說:“老師,妳拿壹張漁網撒向天空,把我們都網住,帶回來。”
我趕緊拍手:“這個辦法不錯,叫壹網打盡。”
航航說:“老師,妳拿壹根長繩子拋到天空中,讓我們抓住繩子,然後把我們壹個個拉下來。”
我豎起大拇指稱贊道:“這是個妙計,只是老師要花很大的力氣。”
添添說:“我的辦法是讓老師坐上熱氣球,飛到天空中把我們抓回來。”
寅寅說:“讓老師變成翼龍來抓我們。“
浩浩說:“讓老師變成奧特曼來抓我們。”
孩子們積極、投入地想著各種辦法。我把年糕分給孩子們,他們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著有肥皂泡把他們帶到天空中去。
吃完點心後,我和孩子們壹起到戶外玩起了“飛飛抓抓”的遊戲。孩子們乘著肥皂泡在天空中“飛舞”,我則想盡辦法去抓他們……
二、案例分析
這是壹則隨機教育的案例,體現了壹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師把握教育契機的能力。
案例中師幼互動積極、愉快,教師以孩子的視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達到了較好的互動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同孩子的聯想,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孩子把點心說成肥皂,這是壹種聯想。教師從中看到了孩子有關肥皂的已有經驗。對此,教師既不否認,也不簡單肯定,而是故作驚喜和疑惑。此時,教師的神情和語氣傳遞給孩子的是對聯想的認同和接納。
整個事件中,孩子出現了驚喜、興奮等情緒,對此,教師予以接納,從而營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敢想敢說。
2.順應孩子的思維特點,提供想象的空間。
教師對於“肥皂”壹說所表現出來的疑惑、好奇,讓孩子們快樂無比,更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為他們後面的想象提供了支持。
教師提出的“這肥皂還像什麽”的問題拓展了孩子的思維,促使孩子們運用已有經驗進壹步聯想。而教師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聯想更是調動了孩子的經驗,引發了孩子無限的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孩子們的已有經驗被充分激活,於是,動動說出了小蝸牛吃香皂吐泡泡的故事情節。顯然,這樣的故事充滿趣味。教師利用這壹信息適時拋出了第二個問題:“要是妳們邊吃肥皂邊吐泡泡飛上了天,我可怎麽辦?”孩子們的思維瞬間活躍起來。此時,孩子們已從聯想轉為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表述自己想象的情節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尊重孩子的想象,給予支持性的回應。
孩子們積極地運用已有經驗想象著各種教師抓小朋友的方法,每壹種方法都是壹個有趣的情節。壹幅生動的畫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樂趣,此時的氣氛是積極愉快的。
面對每壹位孩子的想象,教師都專心傾聽、具體反饋,給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師用點頭、拍手、豎起大拇指等動作表示對孩子想法的贊賞,用“這個主意好”“這個辦法不錯”“這是個妙計”等短句表示對幼兒積極思考的鼓勵和肯定。
教師回應的每壹個神情、每壹個動作都給了孩子極大的鼓舞,孩子們感受到的是教師對自己的關註。在提供支持性回應的同時,教師還善於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幫助孩子豐富詞匯和表達經驗。有了教師的支持性回應,孩子們表現得十分自主。
4.調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視角體味童真。
在整個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在引領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間相互轉化。在引導孩子的思維從“像什麽”到“怎麽辦”這壹過程中,教師是引領者。而當教師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時,教師就是孩子的夥伴。於是,面對“肥皂”時教師會疑惑,面對“小朋友被泡泡帶上天空”時教師會發愁,面對“抓泡泡”的方法時教師會鼓掌……教師用童心和孩子們壹起遊戲、享受。教師的壹個親切的微笑、壹個鼓勵的眼神、壹個贊許的點頭,都會使幼兒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聯想帶來的愉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三、采取的措施
1.樹立壹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試行)》都提出了“壹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即幼兒在幼兒園壹日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幼兒園課程的壹部分,蘊含著很多隨機教育的契機。教師只有樹立壹日生活皆課程的意識,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迅速做出價值判斷,把握教育契機,並及時進行有效互動,促進孩子的發展。要提升隨機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師擁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豐富的知識。
2.做到心中有目標,眼裏有孩子。
隨著課改的深入,以幼兒發展為本,致力於為幼兒壹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應成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動指南。因此,教師要依據幼兒發展目標,依據自己對幼兒細致的觀察,從他們的活動中敏感地捕捉蘊含的教育價值,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而這就要求教師心中時時有目標,眼中處處有孩子,使課程寓於過程之中,寓於生成之中,寓於師幼互動之中。
3.形成平等、民主的互動氛圍。
師幼互動是幼兒園最核心的人際互動。在壹日生活中,多數教師比較關註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和小組活動中的互動,而忽視生活活動中的互動,往往在生活活動中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導致幼兒的生活活動環節沈悶、無趣。建立平等、民主的師幼互動氛圍,依賴於師幼間積極良好的情感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用智慧點亮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4.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匯總版 篇四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時間天氣不好,經常從壹早開始就飄著蒙蒙細雨。為了避免讓孩子們感冒,我們決定取消每壹天的戶外活動,代之以在走廊散步壹會兒。這天上午的活動結束了,快吃午飯的自由活動時間裏,有的小朋友在壹齊交談,有的在相互嬉戲,僅有子諾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戶邊,透過玻璃窗向外凝神張望了好久,教師叫她也好像沒聽到。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那邊是操場的大型戶外玩具――孩子們最喜歡爬上爬下的城堡
午時幼兒要離園了,送小朋友去坐車時,我發此刻子諾的奶奶在操場上拖著子諾往前走,子諾壹聲不吭,壹臉的倔犟,最終拗可是奶奶,老大不情願地走了。子諾的奶奶看到我,無奈地笑著說:她硬要在那裏玩要回去呢。
分析:子諾也屬於我們班典型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壹齊生活,老人家開了間小店,白天在店裏忙生意,子諾經常也只能和爺爺奶奶壹齊在店裏玩,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兒園的大型戶外玩具是吸引她來上幼兒園的誘惑。從孩子的種種表現來看,她十分渴望和別的孩子壹樣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而不是和老人家在壹齊被約束天性。
措施:透過和子諾說悄悄話,我了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兒園戶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定下了幾條玩城堡的“守則”,讓孩子們明白有規則才能更歡樂地玩。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兒人數較多,最終分組由教師帶領去玩戶外的大型玩具。和子諾的奶奶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薦她趁生意不太忙的周末帶孩子來幼兒園玩戶外玩具。
5.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與措施匯總版 篇五
案例背景:
潔潔是壹個文靜內向的小女孩,還稍稍有些膽小,不光怕生人,甚至連教師家長都害怕。可能是由於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平時由奶奶扶養。奶奶性格比較急躁,經常惹得孩子不敢大聲說話的緣故吧。
案例描述:
早上來園時,奶奶著急地對我說:“昨日,潔潔的鉛筆只剩兩支了,其它的都被昊昊拿走了。”說完,便把潔潔推到教師前面,“妳怎樣這麽笨啊,鉛筆也會讓別人拿走。”只見潔潔想說又不敢說,眼睛裏裝滿了淚水,牙齒咬著嘴唇,無奈地拉著自我的衣角。
奶奶走後,我把潔潔叫到我面前,耐心地詢問她昨日的事情。她開始低著頭,見我信任地看著她,就小聲地說:“昨日我看見昊昊的鉛筆沒帶,就借了壹支給他,他誇我的鉛筆很漂亮,我想我家裏還有很多,就送了兩支給他。”“是嗎?原先是這樣,那奶奶為什麽會認為是昊昊把妳拿走了呢?妳告訴奶奶是妳送給昊昊的嗎?”我微笑地追問她。潔潔委屈地說:“奶奶發現我的鉛筆少了兩支,就說我是笨蛋,我說給昊昊了,她就說是昊昊自我拿走了。”
和潔潔談完之後,我又問了昊昊,和潔潔說的壹樣,這兩支鉛筆是潔潔送給他的。昊昊還特地帶了另外兩支鉛筆,交到了潔潔的手上:“妳送給了我兩去鉛筆,我告訴了媽媽,媽媽也買了兩支,讓我送給妳。媽媽還說,這叫禮上往來,嘿嘿!”
分析和措施:
中班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較強的交往本事,見同伴的文具沒帶,就能相互借用。當同伴誇自我的文具漂亮時,就想到了贈送和分享。這其實是孩子之間有價值的交往行為,潔潔的奶奶沒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潔潔盡管很內向,但她的內心渴望交朋友,並擁有同情心和分享意識,這是壹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當奶奶發現潔潔的鉛筆少了兩支時,直接認為是潔潔沒有保管好文具,壹味地責怪孩子,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甚至誤解孩子。
晚上離園時,我將我了解到事實的真相告訴了潔潔的奶奶。並將兩個孩子叫了過來,把事情的經過和潔潔的奶奶說了壹遍。我對她說:“潔潔是壹個十分懂事的孩子,她看到小朋友沒帶鉛筆,就想到了幫忙別人,真的很乖!我們要壹齊鼓勵她!瞧,昊昊今日也送了兩支給潔潔,孩子們已經懂得禮上往來了呢!”
潔潔的奶奶覺得我說的話有道理,就對潔潔說:“那妳怎樣不說呢,說了奶奶就明白了。”潔潔重重地點了點頭,她的眼裏又湧上了淚花,我想,這必須是得到理解後幸福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