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即是團圓的節日,月是陰晴圓缺只影常在,節是離人思緒明月千裏。世間盈虧仿佛就在壹夜之間,有人闔家團圓***度佳節,有人遠在天涯獨自壹人,但都無妨,有道是,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啊,壹樣是千裏***嬋娟。下面就是由作文欄目為妳帶來的《 中秋節日記 》,也看看別人是如何過的中秋,是否與妳心有戚戚焉。我也在此祝妳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日記:我喜歡中秋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壹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壹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壹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寧靜的夏夜月朗風清,總是能給我壹種清逸嫻靜的感覺。明凈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傾灑,清光流瀉,意蘊寧融。月色柔和而透明,輕盈而飄逸。 我喜歡借月色沈澱心情,如水月色,可飲。推開窗戶,任月色靜靜流瀉在肌膚上,輕盈飄逸的韻致,清新蘊涵的情調自然流淌在心際。月華如練,心情在月色中變的清朗而柔軟,恍然間生命中的種種感動和美麗靈動浮若。 過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假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壹種特別的欣喜,壹種心境的安歇,壹種特別的想往。每當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壹邊賞月,壹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每年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月餅外觀很厚實,花紋總是那麽的清晰,那麽均勻,那麽好看。妳看,新端上來的月餅,壹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所以壹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日記:月光如水
中秋的月色是最美麗圓潤的,她高潔傲岸清麗無邊。欣賞中秋的月色是不可喧囂的.靜坐月下,趕走心中的浮躁,避開人世的浮華,就這樣靜靜地、默默地、體味著月亮獨特而清淡的美。用心靈與月亮對話,感受著月桂樹下後羿嫦娥的無限牽掛,諦聽廣寒宮中月兔搗藥的酸甜苦辣。
月光漣漣,微雲淡淡,仿佛飄絮般的思念。清風吹過,壹絲絲清淡的菊香隨風而至。月光下,總有幾分寂寞與空白,不是嗎?清淡下,誰又能不發現自己錯過了這許多呢?身邊的人有多少悄無聲息地就再也不見了,有多少機會當自己幡然悔悟時才知道消失了呢?面對這些無奈,然後放下吧。人總是要從以前吸取教訓的,但不能沈浸在回憶裏。
看。月光灑遍人間,也落進了這小小的花園。月光如水般空明,人在其中就仿佛是壹條魚兒,飄飄然然就要遊動起來
中秋的月色,是無盡的輕靈。
能與中秋的月色比美的,便是夏夜之月色了。
夏夜,月圓之時,月光是厚重的,給萬物都鍍上了壹層亮銀色,月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投在地上,就像壹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風吹,樹葉漾動,便似大浪淘沙了,壹波又壹波,無窮無盡
此時應做的,是放壹曲悠揚的音樂,讓心靈在銀色的海洋中舞蹈,洗去心靈的疲憊。
月缺之時,殘月如鉤,又別具風韻。她有中秋時的清靈亦有夏夜時的厚重,如少女般的嬌羞,又如少婦般嫵媚。淡淡的,似隱若無,那麽輕輕的壹抹,把如雲似霧的淺愁傾訴;空靈似仙,於是便有增壹分則多、減壹分則少之感,就那麽的吸著妳,讓妳近不得,又遠不得。
庭院之中,幾案之上,壹壺清茶靜放,斟茶三盞,獨飲窗前。曾經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美麗的夏夜,獨自無眠,是壹番怎樣曠達的心境,又是壹顆怎樣豁達的心?靜思吧,這難得的靜謐。
夏夜的月色,是銀色的天堂。
月的陰晴圓缺,總是美的,各有不同風韻,卻有壹點相同驅去天地的陰暗,還個清麗人間。
中秋節日記:月色美,人團圓
淡淡的月光,如同披著壹層輕紗,在宇宙星際中飄渺著,卻沒有離開圍繞地球運動的軌跡,當它運動到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在這個時間,月亮是最圓的,最亮的壹顆衛星。
農歷八月十五夜,月亮正處於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更是中國壹個悠久的文化。
在中秋節之夜,我們不忘欣賞月色之美,在淡淡的月光下,品嘗著鮮美的月餅,這可真是壹件樂事,當我們快樂時,那顆在遙遠而孤獨的衛星,在神話中,是仙子嫦娥的住處,泠泠的寒宮中,只有嫦娥壹人獨守著,過著壹個不尋常的中秋節,陪伴著它的,只有寂寞。她,沒有羨慕任何人,卻被人們眷戀著,寫了不知多少有關她的淒美神話。
中秋節之夜,更不會忘記點燈籠,這是壹個傳統的習俗。在我的心中,紙燈籠是最具有親切感的,它仿佛是我們的親人。在點燃它的時刻,就陪伴著我們,把光亮奉獻給我們,被黑暗的角落留下了它的光影。如今,這種具有親切感的紙燈籠,卻被高科技的音樂燈籠取代。紙燈籠的確比不上如此華麗的音樂燈籠,但紙燈籠才是中秋節之夜最好的象征,而音樂燈籠在孩子的心中,只不過是壹件玩具罷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燈籠。是否想過,曾經,紙燈籠,是它,在中秋節之夜陪伴著我們,如今,難道是我們把它給遺棄了嗎?真的,真的是這樣嗎?那該是壹個多悲哀的回答!
中秋節之夜,手裏捧著月餅,在黯淡的月光下,幻想著,有那麽壹天,還能回到以前那個親切的中秋節,在親人陪伴下,度過壹個真正的中秋節!
壹起欣賞美麗的月色,直到
月,淡了,更暗了;夜,靜了,更深了;就連天邊那顆被遺忘的星星也躲進了雲霄,它,睡了
喜歡秋天,也最怕秋天,我常常盼著又躲著,走著又停頓著,
中秋節日記:月到中秋,剎那永恒
秋天就這樣來了,來得輕松而又簡單。秋天有很多的節日可以記憶,比如說中秋節,也是季節中最重的節日,中國人認為團圓的日子。
先前我是很喜歡這個節日的,兒時的快樂在壹個又壹個吃月餅的時光裏翻過再翻過,那時月餅並不多,買月餅都得使糧票,到了中秋節的頭兩天,就盯著母親在舊抽屜裏翻出層層用布纏裹著的糧票,跟在她的身後,壹路蹦著向合作社走去,逢人便說,俺跟娘去買月餅去。人家便回道,噢,買月餅去啊,快去,快去,要賣光了。我就生怕買不到,壹路上埋怨母親,妳看,妳看,我說妳要早買的,去晚了就買不到了。於是她便在我埋怨聲中壹路加快了腳步,總能買上月餅的,母親心裏很有數。
兩只眼睛盯著母親拿回的月餅直想將口水流出來,依在門膀上,唾沫壹個勁兒地往喉嚨裏咽,直到母親壹層層地打開那草紙的包裹,壹股濃濃的香味直沖鼻子撲來,壹下子被擊倒了,想馬上拿來塞在嘴裏,可是,母親總說,等壹等,到月亮出來才能吃,那叫賞月,我們哪懂什麽賞月,心裏只想著那又香又甜的月餅。於是只好忍著,待到月亮升起來,露出極圓極大而又鑲著絲絲金黃的臉來,母親才將備好的月餅端到桌上來,將散發著原木香味的舊木桌子搬到院子中的棗樹下,邊擡手摘著紅滴滴的棗子,邊開始品嘗想念已久的月餅,那時的月餅真叫香。我最喜歡吃裏面帶青紅絲的那種,餡料豐富又有勁道,還有壹直吃壹直找的那夾在餡裏的小塊晶瑩剔透的冰糖塊兒,如果找出壹塊冰糖,是感覺最幸福的事兒,象是吃到了壹種財富,也吃到了壹種神秘,在內心長久地留下兒時最純真的感動。母親總是將石榴,栗子,花生,等等所有象征豐收果實的食品都擺上桌子,向嫦娥展示人間生活最美的境況。
事實上,那種向往到現在還時有存留。那痕跡是劃在心靈邊上的壹道幸福的風景,而那風景在鄉村的日子尤其顯得清秀持久,全是因為那輪月亮,只有在鄉村才毫無遮擋地看得到它的全貌,也只有鄉村它才有最亮的釋放空間,爽朗地將它灑在任何壹個地方,是帶著露珠兒的草上還是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小路上,原始卻豐富,清淡卻雅致。母親總說,看,小草屋邊的月亮是最無私心的,壹直到現在我想著這句話,我想那是真的,也是母親生活在鄉村幾十年的最深切的體會,她常講著吃不上月餅的日子,讓我們學會珍惜。
如今,又壹個中秋的到來,母親的話成了永恒也成了壹種不能回顧的記憶。是在秋天,她與父親結伴奔月去了,是在壹個明月當空的中秋節,八月十五,他們還沒來得及再品嘗壹口人間的月餅,也沒有再說上壹句關於月亮的話兒。
盯著秋天的衣衫,我第壹次感覺到了它的裙邊上沾滿了濕乎乎的淚水。
我始終沒有勇氣走進鄉村的田間痛快地看上壹眼那輪明月,從月初到月半,在捅擠的城市的人群裏,在高高低低的樓層裏,我躲避著月光的來臨。沒有月亮的日子就忘記了憂傷。
秋天,秋天,在我的生命裏秋天是壹個停頓的符號,還有月亮,月亮還亮不亮?還圓不圓?月餅的花樣越多起來,人們在選擇著適合自己口味的那壹種,只是吃起來總不是那麽香甜。但歲月與快樂匆匆溜走了,卻是真的,同時也將月餅的香味兒帶走了嗎?
我輕輕地將壹盒月餅打開,放在父母現在的小土屋上,上面開滿了淡黃的菊花兒還有淡淡的香味兒,與月亮上的那桂樹的香味合在壹起,清淡而悠遠。
中秋節日記:中秋賞月亦賞心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壹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壹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壹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壹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壹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
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壹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麽,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壹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妳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壹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註入新象征的意境。
願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妳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妳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以上內容由提供,如果您覺得本站的信息還不能完美解決您的問題,可以聯系我們,聯系地址: [email?protected] ,我們將在第壹時間內為您解答。
如果您有好的作品,您也可以點擊下方 ?我要投稿 ?把您的作品發給我們,屆時將會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您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