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理財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已經慢慢提高了,所以做好理財規劃是非常重要的,理財規劃要講究合理性,而不是隨隨便便去理財,這樣反而會導致理財效果不是很好,那麽我們怎麽去做好理財規劃呢?
怎麽做好理財規劃?
1.時常梳理收入和支出,回顧資產狀況
從理財的角度來講,收入-存款=支出,而絕不是收入-支出=存款。記賬是壹種很原始但是很有效的理財方式。通過記賬把自己的收入和開支梳理清楚了,才能進壹步計劃理財目標。
什麽叫回顧資產狀況?就是看壹看妳到底有多少財可以理。壹個是妳過去有多少資產,再壹個妳未來會有多少收入,這都屬於有多少財可理的範疇的問題。看壹下妳的資產是不是符合自身的需求,妳的資產負債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還可以利用壹些財務杠桿讓自己的財務結構更加合理,這都是回顧資產狀況。
2.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
如何才能正確評價妳的風險偏好呢?有三個方法,首先要考慮妳的個人情況,有沒有成家,有沒有供養的人口,支出占收入的多少。如果妳有壹個孩子,妳的投資或者出借行為還是非常進取非常高風險的,只能說明妳沒有清醒的認識,因為要負擔的家庭責任已經不壹樣了。其次,考慮投資的趨向。比如說妳在投資出借等方面是非常進取的人等等。最後,還要考慮個人性格的取向。
3.合理的資產分配,註意固定資產比例
這個資產分配是戰略性的,是在非常理性的狀態下做出的資產分配。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買房子是很保險的投資方式,所以手頭壹有錢,就去買房子。但是房價有下跌資產縮水的風險,因為買房而背上幾十上百萬房貸也往往容易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其他的家庭固定資產也是如此。所以,建議固定資產在所有家庭資產中的占比最好不要超過60%。
4.不盲目跟風
個人理財投資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充分考慮風險承受能力後,結合制定的理財計劃,合理的選擇投資渠道和金融產品,切勿盲目跟風,對金融的產品要清楚的了解其風險,理性投資。
5.充分準備緊急備用金
流動資金的儲備,可以減緩我們在無收入來源時的生活壓力,也可以在生病等緊急情況下提供保障,雖然存儲現金沒有很大的增值效果,但還是需要將3—6個月的收入作為家庭緊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總的來說,理財規劃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投資者也要多學習理財知識,積累寶貴的投資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另外理財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投資者不要輕易去放棄。
最後提醒投資者: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