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蔔林在給兒子的詩中描述自信:
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妳要能鎮定自若而不是人雲亦雲;
如果在被人猜疑懷疑時,妳要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評論;
如果妳有夢想,就不會迷失自我;
如果妳有神思,就不會走火入魔。
心理學還認為,自信的基礎是個人維持主觀幸福感的能力,也就是個人愉悅自我情緒的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高的人會在各種壓力狀況下,多體驗愉悅情緒,少體驗煩惱情緒,多自主行動,少依賴他人;主觀幸福感高的人還對未來充滿了樂觀期盼,並相信人生會越來越美好。由此,自信的人,會相信自己是社會上有用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理由能享受精彩而幸福的生活,認為自己能夠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而且,這樣的個體在生活的挑戰面前,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對自己的信心,比如相信自己有能力,足以應付大學階段繁重的專業學習,相信自己的人際技能,足以處理好跟同學和老師的關系。
由此,真正自信的人,既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他不會因為擔心別人高於自己而嫉妒,也不會因為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而報復。
■培養自信心的十個方法
培養自知之明:就是正確自我認識。如果自我了解不夠,又如何對自己有信心呢?這裏介紹壹種讓自己開始回顧自己人生的方法:畫壹張家譜,把自己能想到的家人的名字按輩分寫出來,把他們之間的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再在名字旁寫上影響到他們和自己的人生事件,以便思考自己從何而來,自己的思想又受到了何人的影響,自己的能力發展和心路歷程又是如何,有何進步,有何不足,從而對自己有壹個全面而細致地了解。
培養人生目標:就是確立人生目標。無論是缺乏自信還是過於自信,都可能是由於人生規劃中的目標不合理引起的。我們應客觀評價自己,設定客觀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每個方面,與比我們強和稍弱的人壹起做個比較,從而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培養自尊心:就是對自我有積極評價和期望。也就是看得起自己。自尊心作為個人對自我的正面評估,會深刻影響個人對與自身有關事件的看法,並給個人的精神面貌打上獨特的烙印。自尊心的真諦在於: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既不會否認自我的任何優點,也不會遮掩自我的任何缺點。此外,我們也要培養自我的尊嚴,不要過低地看輕自己,放棄自己的權利。
培養平常心:就是保持壹顆平常心。所謂平常心,就是指個人在面對生活當中的委屈不公時,不要對此看得太重,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努力,並努力給自己時間來證明自己。平常心的真諦在於:平常面對人生曲折,非常相信自我潛力。由此,平常心不是要人放棄對人生的夢想追求,而是要人靈活面對人生的困難挫折,終而做到“進退自如”,做到既堅信自我的能力與潛力,又欣賞他人的成功與優點。
培養“耳順功”:就是寬容。孔夫子曾言自己“六十耳順”,其中“耳順”指的就是不論別人是說妳好,還是說妳不好,妳都能聽得進去。所以,“耳順功”的真諦在於: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並做好自我批評。由此,“耳順”是“聞過則喜”的前提保障,也是自信心的壹個突出標誌。
培養果敢力:就是有勇氣。所謂果敢力,就是指壹個人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到大膽行動,挺身而出,以確保自己不失去時機,並免受別人的傷害。換言之,果敢力的真諦在於:做人做事到“該出手就出手,出了手就莫後悔”。在西方文化中,自主性表達是人格完善的壹個重要標誌。壹個自信的人是大無畏的,當然,在果敢的實踐當中,我們要做到該是自己或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努力爭取,大膽出擊;而不該是自己或不屬於自己的,也要勇於放棄,不要執迷不悟。
培養樂觀心態:就是凡事都看開壹點。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也許總會碰到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損害的時候。這時,我們應學會樂觀面對壹切挑戰。
培養幽默感:就是學會幽默。當自己表現欠缺時,壹點小幽默也許就能為自己和他人化解尷尬。其實懂得幽默、甚至自嘲的人普遍都是具有智慧、自信的人,因為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任何時候快速靈敏地對突發事件做出有創意的反應。當然,也要避免過分諷刺自己或他人,這樣就違背了幽默的初衷了。
培養溝通力:就是增強溝通技巧。說話可以反映出壹個人的思維方式,而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交流技巧,讓自己的思維更積極。
培養尋求心理咨詢:就是主動求助。人生中難免有會被人質疑的地方,我們應學會在腦子裏形成壹個過濾網,只註重別人提出的建設性的意見,而對那些非建設性的批評則不予理會。對壹些人來說,要做到這點很難,因為他們也許壹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別人限制與否定。由此而生的無助感不僅會大大減少自信心和自尊心,更會嚴重損害心理健康。面臨這種狀況,請不要壹個人硬撐著,最好找個專業人士咨詢壹下,也許會讓人生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