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後作業的質量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後作業的質量

初中歷史整體難度不是很大,可以讓孩子感興趣然後進壹步的進行中國歷史脈絡的梳理,讓學生按照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史進行分段詳細講解,這樣便於學生掌握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牛鼻子。

學生是壹切教育的主體,每壹節課的45分鐘都是學生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歷史新課標的要求,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前提,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以“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為基本策略,精心設計每壹節課,努力捉高每壹堂課的教學效率。

這種以課堂為本、民主開放的教學機制,必將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面對新壹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如何切實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我就談談實施新課標以來的心得體會。

壹、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教師要明確備課意義,端正備課思想。

為了提高歷史課堂質量,教師應全面的、動態地理解和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地控制、調整著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功夫花在走上講臺之前,不上無預備的課,從認真備課入手,抓預備課這壹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實踐證實,壹份切實可行的教案,不知要凝聚教師多少心血和聰明。

其次,教師要以教育理論為指導,從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案來考慮如何備課。

備課實際是對教學過程的控制,是對學生培養的設計,所以教師要在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過程的前提下來考慮如何備課。

同時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重難點和知識的縱橫聯系,這樣才能舉壹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在備課時,教師還要能蹲下來,站在學生的高度,設身處地的按學生的思路進行思考,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考慮采取什麽樣的教學手段,借以激發學生的愛好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師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

再次,教師不是萬能的上帝,更不是超人,歷史新教材、新體例的推行,許多新知識、新問題都不是靠以往的經驗所能解決的,不少現代化工具教師還不會使用,許多新興的領域教師也未必熟悉,因此,教師壹定要重視提前備課,對課堂流程變化要有充分的熟悉,並能預備好預案,從而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本領。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是提高課堂效率的突破口。

學習愛好是學生對學習的壹種帶有情緒色彩的熟悉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內在動力。

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為樂之者”,布魯納也曾言:“學習的最好 *** ,乃是對所學材料的愛好”。

這些都說明愛好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好,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壹直保持興奮的狀態。

那麽如何在新課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呢?首先,要有好的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

教師應精心設計好課堂導入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愛好。

在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壹課時,首先,教師給同學們講述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如上帝造人說,盤古開天辟地,女媧摶土造人等故事,激起學生對歷史的莫大愛好,然後設疑“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很自然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

在學習《三國鼎立》壹節時,教師可讓學生先欣賞歌曲《滾滾長江東似水》,學生回憶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然後設疑“妳們知道三國是指哪三國嗎?”使學生很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

再如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壹課時,教師可先放電視劇《長征》片斷,讓學生通過重溫《長征》的劇情,將思緒引入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中。

其次,在課堂中間,教師也應根據需要適當補充壹些與課文有關的有趣的東西,以保持學生學習的愛好與 *** ,如在學習《三國鼎立》壹節時,可適時穿插《三國演義》的某些情節,如草船借箭,蔣幹盜書等情節,並將他們與歷史史實作比較,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愛好,也進壹步幫助他們弄清電視劇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別。

三、歷史教師素質的提高是課堂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證。

1、歷史教師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壹個歷史教師只有強化自身素質,非凡是專業方面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每壹種新觀念,新方法層出不窮,要求教師要多看壹些相關的書籍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不斷學習以充實自己。

教師靠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歷史課程。

2、歷史教師要能熟練地把握全面的教學技能和技巧。

歷史教師要能積極探索多種課堂模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觀看並討論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仿制歷史文物,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板報、通訊、刊物,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虛擬文物拍賣會等等,這樣,為學生學習歷史營造壹個愛好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並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3、歷史教師還要有廣泛的愛好愛好和壹定的業余技能。

壹個出色的教師,僅有專業技能是不夠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求知欲越來越強,這種求知欲望並不滿足於歷史教材中,而是涉及到文學、音樂、軍事、外交、體育、美術等領域,因此,歷史教師還必須具有廣泛的愛好愛好和壹定的業余技能,若再能輔之以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怡情久長。

四、充分利用課本輔助材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

新編初中歷史實驗課本與舊課文相比,其顯著變化之壹是增加了“閱讀文字”、“文獻資料專欄”、“動腦筋”、“練壹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活動課”等壹系列輔助欄目和大量的圖片資料。

這些欄目和圖片依據其自身內容對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影響來看,可歸納為五大功能:壹是激起學生探求知識欲望的功能,如導言框等。

二是解釋歷史事實,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如“自由閱讀”等。

三是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如“動腦筋”、“練壹練”、“活動與探究”等欄目。

四是開闊眼界,豐富歷史知識的功能,如“閱讀文字”、“文獻資料專欄”、“自由閱讀卡”等欄目。

五是情感教育和培養審美情趣的功能,如圖片資料等。

以上所有功能集中到壹點那就是通過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輔助資料,給學生以強烈的感觀和思維 *** ,從而持續地維持學習的興奮點。

五、給學生留下發展空間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升華與延續。

歷史的學習過程並不僅僅依靠課堂上傳授歷史知識,課後活動即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同樣屬於歷史的學習過程。

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基礎知識,並不是唯壹目標,知識、技能、思維三者並舉。

課堂並不是學習歷史的唯壹陣地,課後活動同樣重要。

教師在設計課型,把握教學重點時就應註重,並不是壹堂課設計的面面俱到,應該留點空白給學生,啟發和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探究。

教材每壹課課後都設計了“活動與探究”欄目,給學生課後學習歷史指明了具體的方向。

總之,順應新課改的潮流,提高課堂的效率已成為時代的必然。

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流程上能靈活多變,把握教學的實際需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教師自己的聰明,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真正做到“為學習而教”,“為學生發展而教”,這樣,課堂才能煥發勃勃生氣,課堂才能顯現 *** 與活力,這樣的教學才能布滿聰明歡樂和創造快意。

也只有這樣的教學才真正符合歷史課改的實質,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