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放假8天,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4年春節: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實,安排職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壹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春節的節日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壹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壹、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壹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首節日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立春歲首具有重要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雖然此後由於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歷歷法制度的推廣,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