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1他為我們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他用壹生為我們研究水稻,他就是我們的天使袁隆平。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壹時07分,離開了我們,享年九十壹歲。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小時候的袁隆平,因為去農田裏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決心要在農場裏工作。長大以後,他選擇農業,不顧眾人的反對。
曾經的中國鬧饑荒,他為水稻的產量而苦惱,下定決心研究雜交水稻。十幾年時間的付出,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終於將雜交水稻研制成功。袁隆平爺爺研究出雜交水稻,為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
袁隆平爺爺的成就,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沒的成績,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驕傲。只要有壹個人沒有吃到,他就會繼續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壹個月前,袁隆平爺爺仍在研究水稻,只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裏總會留下幾顆潔白如玉的飯粒。她們在碗中痛苦地呻吟,可我卻聽不見。就在袁隆平爺爺去世的那壹天,我仍悠閑地坐在桌上吃飯。壹塊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經很飽了,可碗裏還有飯沒有吃完。
剛想把它們倒掉,我就聽見爸爸的手機裏響起:“我們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淩晨逝世。”這件事像琴音,撥動著我的心弦。轉頭看著碗裏我將要倒掉的晶瑩剔透的米飯,再想想袁隆平爺爺用壹生為我們解決了溫飽,我卻在這裏浪費他的成果。
我的痛從心底的深處蔓延開來,傳遍全身。我將飯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將壹粒粒米飯送進我的嘴裏。不壹會兒,碗中的飯都被我吃光了,碗面已經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面可以照出我的樣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雖然我明白得有點遲了,但是我相信這還不算晚,今後我再也不會浪費食物,再也不會讓任何壹粒米飯留在我的碗裏。
傳說人死後會到天堂或者地獄,袁隆平爺爺壹定會是天堂裏的天使,在天上永遠照耀著我們。
袁隆平爺爺雖然肉體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會存在於每壹個人心中。中國人將銘記袁隆平爺爺為我們做出的貢獻。讓我們再心懷感恩、深情地說上壹聲:“謝謝您,袁隆平爺爺!”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2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壹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壹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贊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壹面鏡子,折射出壹個公民、壹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麽大頭銜、那麽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壹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壹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壹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麽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盡管自己尚有壹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壹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壹夜暴富、為金錢不惜壹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壹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麽,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只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3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壹個動蕩的時代,他的童年時光,幾乎都是戰爭的威脅中度過的。那時的他為了活命,和家人壹起到處逃難。
年幼的他不懂,為什麽我們中國要受欺辱?為什麽我要東奔西走?為什麽中國要忍受饑餓和貧窮?等到袁隆平高中畢業,壹家子的生活算是穩定了,但在他的學業上,大家又壹次犯了難。上了大學是好事,可是學啥?父親的思想比較傳統,希望兒子能通過上學走入仕途,升大官,賺大錢。可袁隆平不樂意呀,他不喜歡錢,偏偏喜歡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裏,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歸宿,在別的孩子把賺錢當成理想時,他卻對鮮花,綠草,果樹有著異常的向往。而他也確實這麽做了。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癡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挨餓的景象就是他的動力,他邁開雙腿奔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著大太陽,腳踩在爛泥裏,彎著腰壹點點地觀察、尋找,後來他終於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壹步。實驗,觀察,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為了可能。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4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壹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裏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裏就有了壹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裏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麽能從壹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沈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麽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5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壹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壹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鬥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壹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著壹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壹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於現實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泛濫。如果任其泛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誌當存高遠”,壹個青年如此,壹個民族、壹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壹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壹樣,艱苦奮鬥,持之以恒,創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為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才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的作文6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壹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壹株株、壹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裏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裏就像壹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壹層又壹層,在背上結了壹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沈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壹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裏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妳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閑啊。和農民壹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麽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壹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饑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煙袋笑壹笑,隨即又鉆進那壹望無際的稻田裏。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壹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