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發揮法治教育的課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壹、名稱由來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16年9月1日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品德與社會”等教材名稱統壹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二、主要內容
《道德與法治》***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壹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徑:
壹、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法律素養。
中學生正處於法律意識逐步成熟的階段,適時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其法律素養,從而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常識,學會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2、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幫助中學生認識到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錯誤的,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
3、提高自我保護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在生活中,中學生時常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正確的道德和法律意識能夠提高他們應對風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增加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的知曉度。
通過增加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的知曉度,可以讓中學生更加重視道德與法律,並提高他們對其中的知識的學習。
2、加強學校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學校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環境,可以加強對中學生的教育,培養其優良的道德風尚,增強其法律素養和知識。
3、增加家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加強家庭對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關註,家長需在家庭教育中傳遞正確的道德和法律知識,引導中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