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資格證模擬試題:小學綜合素質?2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3?小題,每小題?14?分,***?42?分)
30.材料
壹天中午,六年級的壹批孩子正在操場上打籃球,戰況“激烈”。學生?Z?和學生?C?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萬老師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著他倆。大概?Z同學也看到了老師的神態,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待他倆過來,萬老師默默地看著他倆剛才的動作,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於是萬老師開始說話:“瞧妳倆剛才的樣子,好像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壹次表演賽呀?”兩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著臉說“不要”。萬老師看火候已到,就問他們:“打球時發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不至於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風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我現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壹句,這件事是妳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說:自己處理。”於是萬老師讓他們商量處理的辦法,商量好了再向他匯報。五分鐘後,他倆握手言歸於好。整個事情的處理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談談妳從材料中獲得的啟示。(14分)
31.材料
小王大學畢業後到某市郊區的壹所小學任教。校長根據她來校後的工作表現,第二學期就讓她擔任了班主任。但她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常常利用學校活動和班級活動,向學校申請壹些不必要的經費。在擔任班主任期間,也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級工作和提高學生素質上,而是利用班主任的便利條件,常常借調換座位、配班幹部、評“三好學生”等機會向家長討要好處,在師生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王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閱歷與讀書
趙迎輝
①讀書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壹本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閱歷的緣故。有無閱歷、閱歷多少不僅影響著讀書的傾向,某些時候甚至關系到讀書的效果。
②閱歷之所以會對讀書產生深淺有別的影響,原因在於閱讀並非是對作品的簡單再現,而是壹個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人生的經歷與生活的經驗都會參與進來。正如歌德所說的:“閱歷豐富的人讀書時,常常是壹只眼看到紙面上的話,另壹只眼則留心看紙的背面。”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人們對作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壹般來說.壹個人的生活閱歷是不是豐富,往往與其年齡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經歷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也越來越多,對壹些事物的看法逐漸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這時我們的閱歷就會日趨豐富。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有的人年齡雖然不大,但卻走過許多地方,經過諸多歷練,體驗過各種身份和角色,經歷過復雜崗位的鍛煉和艱苦生活的磨礪,這種經歷同樣可以讓他擁有豐富的閱歷。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長生命的長度,那麽要想增加自己的閱歷,就要努力拓寬生命的寬度。培根認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只有親身體驗,躬行踐履,才能準確把握社會現實,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壹,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悟書中蘊含的寓意和韻味。
④然而閱歷不等於經歷。並不是說只要經歷過的,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的閱歷。經歷只是壹種經過,或走過,或聽過,或看過,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閱歷則是壹個人對社會對事件的經歷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對經歷進行思考、領悟、概括、提煉,是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統壹。
⑤讀書增長閱歷,閱歷助益讀書,但這並不意味著讀書和閱歷可以互相代替。人類發展的歷史反復證明,讀書和閱歷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經之路,二者不可偏廢。只有將讀書和閱歷緊密結合,既博覽群書,又勇於實踐,既潛心書本,又深入生活,並用閱讀拓展閱歷,以閱歷深化閱讀,才能做到讀書和閱歷相長、理論與實踐結合,並在二者的相輔相成中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摘編自《學習時報》2013?年?10?月?28?日)
(1)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述閱歷與讀書的關系。(4?分)(2)請簡述文章②~④段的論述思路。(10?分)
三、寫作題(50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壹天,幾位學生鼓動蘇格拉底去集市逛壹逛。他們說:“集市裏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您去了壹定會滿載而歸。”第二天,學生們請他講壹講集市之行的收獲。蘇格拉底說:“此行我最 大的收獲,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麽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根據上面文字所引發的聯想和思考,寫壹篇文章。
要求:文體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於?800?字。
30.參考答案
材料中萬老師的做法啟示我們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是發展的人。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首先,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把學生置於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註重學生的主體性需求,關註學生的全面成長,把學生真正的當“人”來開展教育。在材料中,當兩位同學發生爭執時,萬老師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們自己解決沖突,啟示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要求教師把學生看作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存在,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的人,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材料中的兩位學生發生爭執,萬老師沒有侮辱、諷刺學生,而是給予適當的批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啟示我們要認識到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總之,萬老師的做法啟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
31.參考答案
王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要求。首先,王老師的做法違反了為人師表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材料中,小王老師經常申請不必要的經費,還常以換座位、評“三好學生”等理由向家長討要好處,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違背了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要求。其次,王老師的做法違反了愛崗敬業的教師職
業道德要求。愛崗敬業要求教師誌存高遠,勤懇敬業,認真備課上課,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小王老師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級工作和提高學生素質上,而是利用班主任的便利條件謀取私利,違背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要求。綜上所述,王老師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相關內容,應對其進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教育。
32.參考答案
(1)閱歷和讀書相輔相成。閱歷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讀書能力;讀書可以獲取新知識,拓展閱歷,提高能力。(意思對即可)
(2)文章②~④段,第②段先分析閱歷影響讀書的原因,點出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理解和把握作品;繼而第③段論述豐富閱歷的途徑及意義,然後第④段闡明閱歷與經歷的區別。(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