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之人物形象分析
《歐也妮?葛朗臺》作為《人間喜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巴爾紮克成功塑造了壹個極具特色的守財奴形象,使其在法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廣為流傳。並與此同時創作描畫了如歐也妮、娜儂、夏爾等壹系列生動逼真的人物,同樣精彩萬分。
下面,就對此作品中的部分人物進行簡要賞析。
對於主角老葛朗臺,多數人早已熟諳於心。貪婪、吝嗇已經不足以來形容他。對於金錢的瘋狂熱愛,是老葛朗臺不同於壹般意義上單純的守財奴。相比較阿巴貢、潑留希金等其他吝嗇鬼而言,老葛朗臺更擅長於斂財。他狡猾、工於心計,對於每壹筆買賣都精心算計,總在投機中獲利,假裝口吃和耳聾是他慣用的把戲,也是他頗為自傲的手段之壹。
崇尚金錢的葛朗臺,泯滅了最為根本的人性,將親情踩踏得面目全非。家道沒落且背負巨債的侄子的到來,並沒有引起他壹絲壹毫的同情,相反,他絞盡腦汁想壹腳踢開受難的親人,同時竭力保持著他偽善者的微笑。對待妻子女兒歐也妮,他也不因為是至親就有所善待。妻子臥病在床,他卻在醫療費上大做文章,推托猶豫。名義上給歐也妮的金幣,卻時時緊盯,生怕女兒花掉壹個子兒。當得知歐也妮將金幣全部交付夏爾,他立刻暴跳如雷,把歐也妮關進閣樓,甚至只給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極端的方法懲罰親生女兒,實在令人不齒。而之後看見夏爾留給歐也妮的金質梳妝匣時,態度便壹百八十度大轉變,誇贊起女兒的?功勞?來。如此無常的喜怒變化,歸根到底,是金錢的驅使。
老葛朗臺將其血液中流淌的拜金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即使在瀕臨死亡之際,?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像,他卻做了壹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裏?,彌留時,卻給歐也妮留下壹句清晰的遺言:?把壹切照顧得好好的,到了那邊向我交賬!?
?壹朵花的生命是短暫的,沒有蕊的花更加短暫。?老葛朗臺被金錢腐蝕了心靈,失了自我,斷了與人維系的情感之線,終究是枯敗了,被時間之燼掩埋了。
與老葛朗臺形成鮮明對比的,即為其女兒歐也妮。
這部作品以歐也妮命名,自然有作者的用意。書中對歐也妮的外貌是這樣描寫的:?很清秀,像斐狄阿斯的丘比特雕像。貞潔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顯然作者在努力打造壹個純潔的人物,是否可以將其看做作者寄托理想人際關系的縮影呢。歐也妮單純溫順,但同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軟弱的性格,就像是壹只潔白的羊羔,安靜地守在他人所畫的範圍之內,默默註視,從未想過找尋自己的生活,逆來順受。但歐也妮畢竟不是羔羊,在遇見夏爾之後,她的那顆沈寂的少女的心蘇醒過來,終於也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道路漫長而艱辛,歐也妮付出所有,拼命保護夏爾的金匣子,換來的不過是負心人的薄信壹封。
有美貌而能謙卑不炫耀,便是壹種智慧;有智慧而能憐憫蒼生,則是慈悲。歐也妮是慈悲的,她繼續為夏爾還清了龐大的債務,高尚無暇的愛情讓人淚垂。在此之後,她用父親的遺產修建養老院、教會小學,是對父親的救贖,也是其仁愛之心的流露。歐也妮是個天使般的人物,雖有弱點,但無法掩蓋她身上散發出的柔和的光芒,不耀眼,但溫暖人心。
歐也妮的愛情如幻影泡沫,但這並不妨礙她將個人之愛化作大愛。她仿佛壹株聖潔的百合,緩緩綻放,吐露芳華。
與歐也妮關系密切,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改變了她生活的人夏爾,是壹個資本主義殘酷金錢關系的犧牲品。
夏爾壹出場,紈絝子弟的形象便深入人心。依靠父蔭,內心幼稚,只懂得奢華享受,在金錢的搖籃裏與世隔絕,實際知道的遠比想象中的少。與歐也妮的相遇,或許開始是真實的.,他被淳樸單純的愛感動了,但並不是愛情。等到他在印度心狠手辣地斂財,終於成了有錢人時,也就徹徹底底忘記了歐也妮,所謂愛情灰飛煙滅。與此同時,他為了進入上流社會,甚至與侯爵奇醜而嫁不出去的女兒訂了婚。為了金錢、權力、地位,夏爾淪落,墜入資本主義骯臟的深淵。從此,夏爾為錢生,為錢死,為錢出賣靈魂。
藍色的靈魂之花雕謝,紅色的鮮血果實即將成熟,夏爾他不會明白。
最後,再說壹個同樣刻畫得入木三分的人物,娜儂。
娜儂,葛朗臺家忠心耿耿的女傭人。她強壯,率直,質樸,勤勞,有時愚笨。但就是這股憨勁兒,緩和了葛朗臺家尖銳的矛盾,給冰冷的家帶來壹絲快樂,讓人不至於絕望。她給生活註入活力,讓生活生動起來,變得有人情味。娜儂也是這部作品中鮮有的不被金錢所役使的人物之壹。沒有金錢的困擾,她輕松而自由,是最貧窮也是最富有的人。娜儂最後嫁與老師的科魯瓦耶,兩個人用雙手打拼生活,無愧而幸福,這也算是她的完滿結局了,如開在角落的雛菊,冷暖自知,不向往熱烈的寵愛,盡責綻放,用壹掬清水將其放於窗臺,便是最好的歸宿。
《歐也妮葛朗臺》中人物個性豐滿,仿佛緩緩展開的壹幅畫卷,向我們呈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百態,意味深刻,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