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壹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壹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壹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壹定要真實,有什麽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壹寫)就寫什麽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壹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壹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麽,有什麽感想,聯想到了什麽,對自己有什麽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壹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妳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壹講裏說過了,這裏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壹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壹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壹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壹篇文章或壹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壹定要突出壹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壹點,用壹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註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壹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壹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註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壹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壹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