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初中生的心理是怎樣的

初中生的心理是怎樣的

您好!下面的信息是我從網上搜索到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壹,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郁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壹,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壹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郁、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註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回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壹,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註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壹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呆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遊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範和準則,如逃學、鬥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沈溺於電子遊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遊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壹塊,談不到壹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壹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壹些如“1+2為什麽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壹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郁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壹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征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壹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壹般無雜念而是壹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壹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癥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壹切都沒什麽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壹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壹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征,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壹般1~20分鐘,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幹、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回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註射恐怖等。壹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回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壹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