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樹立正確的平等觀。人類與自然界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索取與被索取的關系,而是互利***生、和諧***存的有機整體。中國傳統文化講的“天人合壹”,馬克思說的“自然天生為人,人天生為自然”,閃爍著跨越時空的人類智慧之光,把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說到了極致。
2、要樹立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地球只有壹個,“資源有限,取之有度”,如果不節約資源,適必有資源枯竭的時候,因此,壹定要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著力發展循環經濟。
3、要樹立節約的消費觀。工業文明時期,人們以為更多的消費就是對經濟發展更大的貢獻,其實這是壹種誤解,著名經濟學家布朗認為,“自願地簡化生活或許比其他任何倫理更能協調個人、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各種需求,可緩和爭奪稀少資源而產生的國際沖突。”
4、要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要加強植被和水土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農村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從而始終把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到農業發展的全過程;著力發展生態工業。要嚴把市場準入關,堅決控制高能耗、高汙染企業的審批,堅決不搞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
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壹定要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遊資源,特別要提倡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把農業和旅遊業結合起來,發揮旅遊資源的作用,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5、要著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包含5個“R”:Reduce-節約資源,減少汙染;Reevaluate-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us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scue?wildlife-救助物種,保護自然。
崇尚綠色生活方式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營造綠色生活方式的輿論氛圍,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讓人們懂得生態文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生活方式的真正含義,引導人們自覺樹立以“綠色、自然、和諧、綠色生活方式的消費習慣;提倡使用清潔能源。
提倡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二次使用;養成日常生活垃圾分揀處理;提倡使用生態建築、生態建材;倡導生態旅遊,使用綠色食品、再循環食品,不食用野生動植物;提倡使用公***交通,騎自行車和徒步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讓綠色消費、生態消費成為全社會的壹種習慣、壹種時尚。?
6、要強化環保制度的實施。目前包括生態補償的法律制度、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國民環境教育制度等等在內的環保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但要真正貫徹落實環保制度,關鍵是要落實好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
因為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是通過綠色GDP指標體系來強化官員的正確政績觀,把生態政績作為考察幹部政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它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和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僅關註經濟指標,更要關註社會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
那種認為多修幾個廣場、多蓋幾幢標誌性建築、抓好城市夜景亮化就是所謂政績的觀念已經過時了。
強化環保制度的實施,就要求做到:凡是汙染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產品壹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壹律不允許新建;凡是超標或超總量控制指標排汙的工業企業壹律停產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地區壹律實行“區域限批”;凡是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壹律受到嚴懲。
在這壹過程中,政府擔負著重要責任,應當是生態的代言人、環境的代言人,從而克服單純追求GDP增長的的政績觀,實現“多贏”,真正擔負起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