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作學習。壹種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的研究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表明合作學習在許多方面都卓有成效:①各種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表現出較高的學習成績,女生及後進生成績提高尤為突出;②學生對學校科目更感興趣,更多地參加課堂活動,更經常地在學習上互相鼓勵,相互支持,在課堂上較少表現不良行為;③學生之間能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友好、建立友誼。此外,合作學習也有助於發展復雜的認知技能,如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元認知意識及學習策略等。
(3)程序教學。是壹種個別化的教學形式,它將要學習的大問題分解為壹系列小問題,並將其按壹定的程序編排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學習並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後及時得到反饋信息。程序學習的關鍵是編制出好的程序。為此,斯金納提出亍編制程序的五條基本原理(原則):小步子;積極反應;及時強化(反饋);自定步調;低錯誤率。程序教學可以按程序教材的編排方法分為直線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兩種。當前,分支式程序經常可以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見到。CA1是以計算機為呈現手段的程序教學。
(4)掌握學習。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來的壹種適應學習者個別差異的教學方法,通常包括下列組成成分:①小的、分離的單元;②邏輯序列;③在每壹單元結束時,通過考試檢驗掌握水平;④每壹單元要有壹個具體的,可觀察的掌握標準;⑤為需要額外幫助或練習的學生提供“補救”措施,以使他們達到掌握水平。該方法優點表現在學生的如下變化上:學得更多並在課堂測驗上表現得更好;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更有規律;更喜歡上課和教師;對學科更感興趣;對學科學習能力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