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是2018年2月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聰,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 文化 事件,多年來壹直暢銷不衰。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 傅雷家書 讀後感 想 ,供大家閱讀參考。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壹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 教育 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初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壹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 方法 ,學藝術的特別是 學鋼琴 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壹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壹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妳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壹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壹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2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壹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是壹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壹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壹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壹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 經驗 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是多從“為什麽“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兩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壹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壹番大事業,著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麽,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妳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妳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妳輝煌的人生。
這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壹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壹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自愛其子,是壹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沒有盡頭。通過親生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壹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壹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長篇累牘地給妳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壹,我的確把妳當作壹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妳壹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作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妳的不但是支筆,而尤其是妳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妳壹個警鐘,不論在做人還是其他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壹切,做壹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以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這麽豐富的養料。時時給他知道,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他不變的本色。
翻開《傅雷家書》,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 傳統文化 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僅壹次給兒子糾正了用錯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壹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的無盡的文化財富,壹代又壹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著。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3
無意間再讀《傅雷家書》,不禁發出壹聲感慨:年少無知,壹本曾不屑壹顧而錯過的好書。
初次接觸傅雷先生的信是壹本雜誌上的節選,不是關於家庭細碎,而是談論著藝術的種種。讀罷,了然無味,倘若是我該把《傅雷家書》束之高閣吧。不禁認為別人是在附庸風雅。
再見到它便是不久前了,在圖書館遇到後翻看幾頁引起了我的興趣。乍壹看,挺厚的壹本書,抱著能讀多少是多少的心態我把它給借走了。此刻的感覺是:十年間,父子二人丟失的那麽多書信,究竟還會有多少我們看不見的情真意切。
對於傅聰而言,傅雷先生亦父、亦師、亦友。相隔千萬裏,傅雷以不壹樣身份談論著關於彼此的事情。作為父親,收到傅聰信時,他欣喜、寬慰;無信時,心生失望無奈。傅雷先生似乎從來不會為向兒子表示自我父愛的脆弱而感到羞恥,請求傅聰不要吝嗇自我的筆墨多多來信。作為學者,他對傅聰叮囑道“多多介紹國外風土人情,莫要讓我落後於這個時代”,期望能夠成為他藝術領域的壹個對手,赤誠之心現於紙上。
傅雷先生談論初戀,告誡傅聰“期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愚妄”;討論人生,嘆息到“不知珍惜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自我的這種愚蠢”;提及家教,先生坦誠“我過去的錯誤要是能使妳避免同樣的錯誤,我的罪過也能夠減輕幾分;妳受過的痛苦不在不再施之於他人,妳也不算白白吃苦”;想到年邁體衰,坦然說到“草木零落,有兔死狐悲之感,而妳們年富力強,蓓蕾初放,私心艷羨,豈筆墨所能盡宣。”
人父,所能做的莫過於此吧。而當父母年邁,心有余而力不足時,他們期望將自我的孩子交給他們的人生伴侶,渴望親眼見證下壹代的成長,然後變成爺爺、奶奶。傅雷先生亦如此,懷著感動為孫子想好了名字,卻未能與之有哪怕壹面之緣,不幸在__的摧殘中隨著歷史逝去了。
壹份份家書寫於病榻中、寫於書桌上、寫於火車上,為了能漂洋過海寄去相思。這些日常筆墨卻無意打動了我們。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壹個世界。”願先生在另壹個世界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4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壹種另壹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壹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壹封封家書,就象壹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壹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壹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壹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 家庭教育 ,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壹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壹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 對子 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_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壹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壹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壹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麽”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壹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壹本教育書,也是壹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壹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5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融於日常生活,體現在舉手投足之中,成為滲透力最強的教育因素,構成孩子成長為合格人才的最基礎層面。
傅雷不論是為了參加壹個活動打領帶,還是譯壹篇著作,他都是持著嚴謹、認真、壹絲不茍的態度去做。
他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錯別字,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以此教育遠在萬裏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
他這種嚴謹的態度對傅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有這樣壹個孩子,在學校裏是老師的小助手,有正義感,班上同學有做得不對的事,他都勇於指出,他也樂於助人,老師們都覺得這個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不錯。壹天,老師接待了他母親的來訪,他母親向老師訴苦,說這個孩子在家裏是如何的不聽話、如何的頂撞她、如何的習慣差,這個孩子首先還聽著母親對他的各種指責,說得多了,孩子不耐煩,就要他母親不要再說了,可這位母親還是不停的指責,孩子忍不住了,對著母親說:妳總說我這不好那不好,妳自己呢?妳還到超市偷過筆。老師和母親都楞住了,母親趕緊否認,孩子生氣了說:我親眼看見的,妳只付了壹支筆的錢,可妳拿了三支筆,另兩支妳偷偷藏在口袋裏。母親不停的否認,孩子怒目相對,老師尷尬的呆在壹旁……後來這個孩子初中 畢業 後因為偷搶,被派出所拘留了。
我剛剛說的兩個例子是個案,它沒有普遍的代表意義,說這樣的例子是因為我想告誡自己、提醒所有父母:教育無小事,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三觀”,每時每刻我們都必須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傅雷家書讀後感想5篇相關 文章 :
★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感想五篇
★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5篇
★ 傅雷家書讀後感悟5篇
★ 傅雷家書心得讀後感範文五篇
★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5篇
★ 2022《傅雷家書》簡短讀後感五篇範文
★ 佳作《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5篇)
★ 《傅雷家書》心得讀後感5篇
★ 初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5篇
★ 《傅雷家書》經典片段讀後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