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換壹種活法

換壹種活法

對生活真正感覺厭煩與恐慌的,又何止是旁觀者。

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懷揣著各自的遠方與夢想,所以,才有那麽多人羨慕李子柒的田園生活,才有那麽多人渴望換壹方水土,尋到內心的安寧。

對於現代人來說,自由似乎永遠是可望不可及的東西,我們看似是壹個又壹個的自由身,卻莫名地被很多東西層層捆綁。

網上曾有過這樣壹個問題: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的最後壹天了,妳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麽?

回答最多的,壹是沒有來得及看看這個世界,另壹個是沒有按自己的想法活著。

我們總是認為,時間還多,總有壹天我會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但卻在日復壹日中,如同溫水煮蛙壹樣,得過且過了。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創作的散文集,書描繪了他兩年多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與見聞。

去瓦爾登湖畔之前,梭羅也和我們大多數人壹樣,努力地求學,工作,然後投身到日復壹日的勞作與賺取報酬之中。

後來,梭羅與作家及思想家愛默生成了忘年交,在這位朋友的影響下,他開始嘗試寫作。再後來,他突發其想,借了把斧子,孤身跑到瓦爾登湖畔的山林中,搭起了小木屋,過起了另壹種生活。

方圓壹英裏(約1.6公裏)內沒有鄰居,梭羅獨自在那裏住了兩年兩個月。 在那片靠湖的森林中,他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而後,又回到了滾滾紅塵之中。

很多人對他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想知道這樣的生活會不會令自己感到孤單與害怕,另外,他的收入來源是什麽,他又是如何分配這些收入的。

基於很多人的熱情與好奇,梭羅便通過寫作的方式,公開了這兩年多來他的生活,於是,便有了《瓦爾登湖》這部書。

《瓦爾登湖》首次出版時間是1854年,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也許,每個人手邊都應該有壹本《瓦爾登湖》。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可以窺見別人的生活方式,而是通過那些字裏行間的真實,發現原來世界很大,困住自己的,只是執念而已。

很多人喜歡梭羅的這種生活方式,梭羅在書中寫道,有位青年給他寫信,說自己想要過他的那種生活,但梭羅卻回應說。他並不是希望有人采用他的活法生活,因為也許,在別人還沒有學會他的生活方式之前,他又換了壹種方式活著。

每個人需要做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照搬別人的生活。 因為那樣的話,也許妳根本體會不到那種生活方式的快樂,相反的,還會有壹種丟掉了自我的感覺。

梭羅當時毅然決然地拿起了斧子進入森林之中,並不是為了避世,也不是因為討厭人間的紅塵牽絆,而只是想嘗試壹種新的活法。

正像他自己所說的,他不希望在自己臨終的時候,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我們總是固執地牢牢地緊握著屬於自己的東西,明明被壓得透不過氣來,還仍然安慰自己,自己應該是幸福的。

壹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相反的,我們往往什麽不願意放在,全部揣在身上,才會有安全感。

我們害怕寂寞,壹無所有時的那種寂寞,會讓我們失去安全感。所以,我們才在自己的生活中處處填塞,最終讓自己的世界琳瑯滿目,內心卻仍然感覺空落。

梭羅在《瓦爾登湖》壹書中,描繪著自己壹日又壹日的生活,正像他所說的, 當妳壹無所有的時候,才能真正發現自己需要的是什麽。

大多數的時間裏,他都是壹個人面對著日夜的更替,四季的變幻。

其實對於人來說,恰當的寂寞是有利於身心 健康 的。因為當四周不再有左右妳的聲音的時候,妳才能更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聲音。

梭羅並不是為了孤獨而孤獨,相反的,他喜歡與人聊天。 他會碰到漁民、獵戶、詩人和哲學家,他喜歡與人交往,他們的心靈與生活都會開拓他的眼界,讓他知曉這個世界裏,有那麽多不同的人。

當妳把視線轉向自己的內心時,才會猛然發現,有壹塊未被開發的區域正等著妳來發現,那是妳精神的伊甸園。

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重獲淡定與心安。

寫在最後:

《瓦爾登湖》壹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它是壹本適合妳用心來體會的書。

在梭羅的文字中,妳體會到的,是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系,與自我內心的聯系。

這是壹本修心的書,無論妳何時翻開,都會在字裏行間中發現壹個嶄新的世界與自我。

當妳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也許會鼓起壹種勇敢,試著讓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而活,試著聽聽自己心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