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回憶的散文

回憶的散文

  關於回憶散文篇壹:魯迅的回憶性散文

 魯迅的回憶性散文,也就是魯迅的往事。它是壹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壹本必讀的散文集。是壹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後記》構成。[1]本書裏面的每壹篇文章都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親切感人,又有機地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所以被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同時也是魯迅先生唯壹壹部散文集。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壹。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還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還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吶喊》《仿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等。在他寫的人物中雖然沒有壹個壞形象,但是卻間接表現出了封建社會的殘忍。

 朝花夕拾》創作從1926年2月開始,到11月結束。後又在1927年7月11日寫了《後記》。《朝花夕拾》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於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壹。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壹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關於回憶散文篇二:散文--開學回憶

 歲月既往、壹去不回,時間如行雲流水。光陰流轉,似水流年,時光就這麽在指間悄然滑落,沒有留下壹絲痕跡,確是真真實實的走過。

 今天看到壹則關於大學生開學花掉父母不菲收入的新聞,我很是感慨,不是由於大學生花費了父母高額的錢財,而是我回憶起在大學開學前花費了許多,在收到**大紅鷹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後,我的父母便為即將上大學的我而開始操辦各種事宜,從買拉桿箱到準備服裝,床單,被罩等等。都壹手操辦,甚至父母擔心我將遠離家壹個人獨自在南方生活不習慣,還特意尋找南方的各種信息。

 或許是自己迫於對大學的渴望吧,我對於離開家沒有絲毫的不舍,反而由於平日裏老媽老爸對我管教的嚴格,對於離開家上大學的心情我是歡呼雀躍的,恨不得前壹秒在家,後壹秒就立馬能到大學。但直到離開家的那壹刻,我心中才充滿了滿滿的不舍與即將到達壹個全新的地方開始壹段未知的生活而充滿了憂慮,從未出遠門的我背起行囊直奔象牙塔。

 老實說,作為壹個從未來過南方的北方學子,對於南方的壹切情況都不甚了解,也許是填寫大學誌願時離家遠壹些的潛意識促使我填寫了**大紅鷹學院。要知道,山西與**的直線距離就高達1590.6公裏。像我這樣壹個從未離開家遠行的孩子,這樣的壹個距離不僅讓我充滿對未知的恐懼,更是加深了我母親的憂慮,我想,世上沒有壹個母親是渴望自己的兒子離她很遠的吧。直到我到達學校很久之後,她都在擔心我的起居生活是否適應。似乎在她的眼裏,我還是那個小小的,需要照顧的孩子。

 想起當初剛開學的我,由於不適宜大學新的生活,對於南方的季節,氣候,氣溫更是不適應。經常是白天裏困乏的懨懨欲睡,壹副懈怠至極的樣子。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又來了些許精神,輾轉反側有神誌惶然。失眠的時候不止壹次的仰望浩瀚的夜空,看那完整而龐大的黑暗,如同壹張密不透風的網,壹絲不漏的罩住萬物眾生,也包裹起所有的壓抑與情緒。我想問壹下自己,夢更近了還是更遠了?時間是致命的殺手,自己真的沒有那麽多的時光去揮霍。

 生活中,有陽光,有風雨,有快樂,也有憂傷。於是常常感嘆快樂的時光總是異常短暫,腦海中真實的瞬間像是流星壹樣,劃過心中蒼茫無限的夜空。失去的美好驚鴻般短暫,也如夏花般燦爛。喜歡把有意義的片段付之筆端,成為思念的永恒。或許在別人眼中是那麽平平淡淡,不值壹提。壹段旅途的結束,也正是另壹段旅途的開始。路還是昨天的路,但裏程碑已是新的。

  關於回憶散文篇三:思緒的回憶錄—散文

 遐想

 陽朔西街對樓那對樓使妳捉摸不透,內心的聲音卻在呼喚;那面紗就在慢步調的生活場景中,等待著妳去揭開。“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或許就是對它真正的闡述。若妳真正走進它,它隱約的聲音會與妳心中的吶喊碰撞,讓妳的追求之火燃起,感受真正的山水,真正靜謐的生活,別樣的人群也會讓妳重新找到不曾擁有過的心境。

 前言

 有種向往是與生俱來的,它無關任何所謂的宗教信仰,就像當妳插上幻想的翅膀,或許在之後的某壹天,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作品下會有妳的雕像屹立在意大利某個城市中壹樣。起初的感官下,總有某種所謂的意境會激起妳存在內心許久的勇氣,讓妳像小鵬壹樣借上壹個背包就會出發,走近那些屬於妳的世界,因為此時的旅途會讓妳靜靜地聽到妳自己內心的聲音。

 夕陽的美景在乎的是妳內心的焦距與曝光,而不是妳的單反有多厲害,這個旅途中沒有強者,只有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踏上,甚至說是征服,妳屬於世界的onlyone,所以說妳的感受也是獨壹無二的。妳會帶著壹張內心的白紙走進陽朔,可妳的感官會在妳走之前送妳壹幅惟妙的畫卷,或許妳不是偉大的油畫師,妳也不會懂達芬奇筆下《抱銀鼠的女人》以及《最後的晚餐》等藝術作品中的意境,可是妳內心聲音卻會告訴妳它對於此時的妳來說也是不可替代的,因它無時無刻會在妳的腦海中閃現,妳無法用妳的畫筆將其繪畫出來,同時也不會有人能夠復制妳的思想。

 有句行話能夠很好表達出我所要寫的這個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所以身心疲憊的妳在還沒有走進西街那個岔路口的時候,妳可以停下妳的腳步,在綠意染濃了的山與水環繞下休憩壹會兒,還有水中的噴泉不知會不會讓妳內心的火焰瞬間迸發出來,能打開壹瓶啤酒,這種瞬間的愜意會在妳身心各處得到流淌。

 憑妳的直覺妳會很快發現西街的岔口,出來乍到的妳或許需要壹個停留的地方,我所了解的不壹定是最便宜的,但卻是妳親臨感受西街的最佳住所—南方時光客棧,它坐落在西街的91-3號。當初的我也是在這個地方感受到對樓的真正含義,也是我的筆下想要在此處停留壹部分的原因。曾經的我,在許巍的壹首《像風壹樣自由》的帶領下,在這裏有過壹段快樂時光。

 如若妳是壹個善於健談的人,妳將會對這個客棧的營業人員有相應的了解,至今我都沒曾問起過他的名字,不過我的記憶中卻有了他的存在。黑夜對我來說是給人創造了壹個幻想境地,喜歡在這樣的情形下走完西街那段短促的行走,或許是黑夜的原因,這裏就像是壹場舞臺劇將要上演,各色各樣的人物也入場了。

 旅行中的背包客,用嗅覺尋找客人的酒吧場所,背著吉他唱歌的少年們,都給西街加入了很多色彩原料,可我卻不覺得這樣是充實了西街這個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地方。

 我不喜歡喧嘩,但我卻理解那些進入這些場所的人,因為現實中的他們,或許會因為工作的原因壓抑著自己,在這裏無論他們在進行著怎樣的活動,完全不用考慮明天,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壹杯精致的雞尾酒或是暖暖的奶茶,亦或是給人以靜謐感的咖啡。那家布織道,名字起的還算有點創新,雖妳在很多地方同樣可以看到這樣出彩的地方。

 夜色下妳不曾能看到他們現場用古老的方式做工的情形,白天則會準時吸引著妳的眼球,雖妳會以為他們感覺像是在作秀,但那樣的工藝或許也會是令妳所驚嘆的。前行中的妳還將會看到北京故事、西街月色等地方。冷風吹過總會讓人有種惆悵的感覺,若妳的餓意來臨的話,可以來到所謂的楞娃開的壹個陜西的面館,而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有了那位老奶奶給我折價的漓江啤酒,這種啤酒在之前沒有嘗試過,下肚後有種讓妳親臨漓江的感覺。那條路過客棧的後街,黑夜下可以看到閃爍微弱亮光的展板,在那之上遺留下了很多遊客的筆跡。我見過楞娃,不像我想的那樣呆頭呆腦,看到他跟兒子在壹塊的那種感覺,對我有種很深的觸動,我沒見過他吹薩克斯。

 或許,薩克斯優美的樂聲與漓江的冷風摻雜在壹塊的時候,就有種蘇東坡被南貶而畫過倒梅之後那種心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巧合。我不是蘇東坡,我沒有他當年的那種感慨,可我想若他神遊到此地,也會留戀於此的山水,而不會再走自己所謂的仕途,此後的某個年代的我,也將會看到後來對於這個陽朔的佳作。

 天臺是我最為向往的地方,因為在那裏我可以讓我的幻想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可是被我所認知的對樓,本能給我的反應是天臺,卻對我造成了極大的失望。若在午後,妳閑來無事的時候,妳可以將自己的身心滯留在那西街的搖椅上,喝壹杯上島的咖啡,來感受此地的人文。處在春季發梢的年份,這裏會時常有短暫的陰雨,所以對於出行的妳將是妳必考的因素。

 雨聲會使人產生困意,同時也贈與了妳想像的空間,這時候它可以使妳的想像天馬行空,妳不必拘泥於妳之後會有什麽樣的計劃,或者說是打算。喜歡自己思考已枯竭那刻,蒙頭開始大睡,任那煙雨朦朧的場景停留在那黑夜之中,而妳只需感受黎明之後帶給妳所謂的曙光。對於騎行,或許是妳年少幾時的夢想,可在這裏妳也完全可以體會到,在那種可以使妳回味的街道上,妳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到遊客爭先恐後的要去體驗壹下所謂的竹筏遊漓江,我不是隱居人士,也不是不識人間煙火,可我知道,漓江是用自己的內心來感受,即便是處在漓江之上,妳的心境也不壹定就能駕馭它。

 若妳有此計劃的打算,之後妳將會看到我所說的漓江口。十裏畫廊這個地方算是壹個騎行的佳處,巧遇也總會時刻存在,正是有了那位大爺錯誤的指導,才讓我沒有走進十裏畫廊,而是走進了相應的`福利碼頭,停留在詩畫般風景的路上,同時也進入了興坪村等地,走在這條路上,鄉間的氣息與塵封多年滯留在路邊的工廠都儼然形成鮮明的對比,內心的空茫也會在它的畫卷上多添幾筆。

 綠意烘托了這些悄然無聲的鄉村,沒有過多的喧擾,唯有的是那份寧靜。山映襯著鵝卵石的小路與河流邊樸實的人們,我的勇氣讓我品嘗了那些看似不是很清澈的河流,也讓我的內心平靜了許多,很多人想走出現實,亦或是回到過去,可我想活到當下。若妳看到那依稀可數的人群,孩童純真地笑臉,以及牛兒溫情地添吸著溪流。淳樸的人們在打理自家的果園,我並未看出他們的忙碌之感或是其他的心理,且也是浮雲,對於我來說。

 或許妳在前行的路上,僅有山與水的映襯,和妳感官下的鄉間氣息環繞著妳,對於旅行中的妳來說,我想這些也就足矣了。朦朧的記得,在我前行的盡頭處生長著極富滄桑畫面感的大榕樹,曾經的我用那瓶七喜在此處祭奠了壹筆。也就在此時,妳也就到了漓江口,妳或許可以開始妳的竹筏之行。此刻想說的是,妳必須盡快騎行回程,因為曾經的我走完壹次晚上的騎行,那種黑夜籠罩著大山,卻又映襯著妳此時的情境需要很大的勇氣。當初的我在天已黑時,還走在在從漓江口前往陽朔西街騎行的路上。這條路,四周全是大山,沒有路燈。不像當年從大通回西寧的路上,晚上可以根據路面上的白線走,有月光,能仰望到天空。

 在這裏我幾乎看不到天空,四周被大山和叢林包圍著,沈寂的要死,我的心臟此刻跳的很快。因為很多騎行的背包客都會選擇在晚上停留的,我當時真的是不知道是哪來的勇氣,或許是我壓抑了好久,想就此擺脫。當我看到陽朔西街的繁華路口時,才發現後邊跟著壹只狗,我不知道它是何時跟上的,因為在走的這段路程,幾乎很少看到有住人或是燈光的地方。可是,就在走進路口的那壹剎那,它轉頭走了,我就那樣看著它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下。不知是不是壹只被拋棄很久的流浪狗,或許它已經習慣了在這樣黑夜下的生活,又或許是在等待它心中要等待的那個人,這些都沒有任何的結論作為鋪墊。

 向往所造成的差異就是每個人走在同壹個地方的時候,他所追求的或許就不壹樣,像我這樣的人置身於陽朔,壹直都是從壹種欣賞的角度出發,所以對於十裏畫廊這個騎行的路線,我並沒有選擇對路途中的別院、蝴蝶泉、龍巖門、金水巖、月亮山,聚龍潭等地有駐足,但倘若妳有不壹樣的行走方式,妳可以選擇它們。當我把十裏畫廊走完時,在其終點處,遇到

 壹位自稱所謂江蘇某工程的老板,車子沒油,錢包搞掉了。抽著香煙的他向我借汽油錢,我很想相信他,也很想借給他,至少我也曾搭過別人的壹趟順風車。可他的話讓我覺得自相矛盾,還是委婉地拒絕,說自己是學生,本身也沒錢之類牽強的話語。後來我在看地圖的過程當中,當地的壹位人士借了他50,至於結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前往另外壹個地方—楊堤口。

 前往楊堤騎行的路上,是盤山公路,應說是累地夠嗆的吧!不過,心情自然不用說。走在陽朔這條國道上,周圍的風景真的會讓妳感覺到空凈。就那樣高聲歌唱在騎行的路上,只有我自己壹個人,壹直往前行。

 天色已經開始暗了,除了來來往往的車輛,騎行的只有我自己壹個人,可我離楊堤口還有30公裏,路過世外桃源的時候,我停下了,門票很貴,我沒進去。只是在門口處拍幾張圖片,短促的停留,同時也是為了休憩。從外邊的壹角可以瞥見那個小木屋,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此居住,還只是壹處所謂的虛構設置。正在離開之際,壹個到當地的大娘,拿著她的壹筐金桔,走在壹個開車人士的窗口,問他要否,5元壹筐。裏邊漠然地留下壹句話,就開車消失了,1元也不要。此刻的我不知道那位大娘是什麽感觸,只是卻觸動了我很多。

 後來,我在那裏跟她聊了半天,有將近壹個小時,我過去都不曾發現自己會有說不完的話。她家就處在世外桃源的背後,由此我對這個所謂的世外桃源感覺暗淡了好多,她們來到這還要走很多的路。來這的很多人,習慣了將錢投入到景區裏邊,投入到外地人開的所謂奢華的地方,可是妳們除此之外,也看到了如此的風景,卻沒看到那些人群,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在與她的交談當中,我了解了很多我想知道的東西。我買了她最後壹筐的金桔,雖說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吃,可是她又硬要找給我壹元,說這裏邊有的不是太好。隨後,她還要請我去她那吃農家飯,我委婉地拒絕了,因為天已經快黑了,不然我又會走跟昨天同樣情形的路了。同她離別之際,果斷拒絕了去楊堤口,因為我覺得我已經找到了我想要尋找的東西。

 拉下帷幕的戲劇也是此刻的我需要壹個人靜靜沈思的時候。所有行走都沒有永遠的駐足,短暫的沈思是妳所必要的,妳或許是帶著某種追求來到了這個地方,又或是看到某種攻略產生了碰撞的火花,使妳滯留在了此地,但它會有終結的時刻。曾經的我,看到所謂西街對樓的幻想,我以為是那種在天臺悠閑地躺在搖椅上,品嘗著靜謐的咖啡時的心境,而我的真實內心想法讓我知道,不是這樣的,它來源此處的人文風情,就像當地很多人沒有去過什麽西街、楊堤口等,但他們卻安詳的在這裏生活著。

 所以妳駐足在西街的時候,回望環繞四周的山水,妳或許就能遐想到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會與西街形成鮮明的對比,它只是那渺茫的壹處閃光。遐想,讓妳沈浸在西街的慢步調,卻讓妳的心境跟隨他們的狀態行走,在這樣的對樓揭開遠方的面紗,妳發現妳的心境像群山壹樣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