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初二歷史小論文範文

初二歷史小論文範文

 歷史專業論文在歷史的補充和整理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歷史資料是歷史專業論文的血肉。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初二歷史小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範文壹: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反思

 壹、教學設計脫離課標,目標龐雜

 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壹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 方法 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實踐中,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確立的目標脫離課標,龐大、雜亂、抽象,這樣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是很難達成的。例如,北師大版 八年級 上冊《辛亥革命》壹課,有個教師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孫中山及革命黨人主要革命活動。(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的情況。(3)評價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閱讀關於孫中山的歷史資料,概括孫中山壹生的革命活動和革命精神。(2)比較興中會和同盟會, 說說 同盟會綱領與?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3)組織小組討論,評價辛亥革命和孫中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學習壹代偉人為振興中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誌士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的意誌。這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所包含的內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壹節課45分鐘能夠完成的,如?教學過程與方法?中:?閱讀孫中山的歷史資料,了解孫中山壹生的革命活動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學生課前做準備,或者教師提供關於孫中山的典型 事跡 給學生閱讀,這個環節才具備可操作性。教學設計要體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本質,堅持有效性原則。這節課要讓學生收獲什麽?通過什麽途徑去實現?教學設計中目標要清晰,明確,切實可行,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的前提。

 二、教學設計忽視學生個體差異

 我們知道,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註到每個孩子的發展。但是在班級授課制下,幾十個孩子們集中在教師裏上課,教師真正關註的是學生整體,學生的個體往往被忽視了。其實,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需要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獲得成長。壹個課堂裏坐著幾十個學生,他們的知識基礎、能力素養、個性特征等各個方面都是有差異的。作為歷史學科,最明顯的差異是,學生們對歷史的興趣和知識儲備差異。當前,很多歷史教學設計看不出對學生差異性的關註,似乎所有學生都在壹個水平線上,只不過是基於全體學生起點或高或低進行設計罷了。進入課堂,即使在公開課上,學生可能在老師的授意下做了課前的預習,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大相徑庭:常見的是,有幾個學生聽課專註,興致盎然,表現積極。壹節課的大多數問題都靠他們的踴躍參與解決了,有的同學的發言甚至堪稱精彩絕倫,激起師生熱烈的掌聲。然而,與他們?大顯身手、獨當壹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當多的同學在課堂上只是?觀眾?。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沈默著,偶爾配合性地齊聲應和壹下,或自始至終無聲無息。如何調動所有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呢?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如何了解學情差異?面對差異,在歷史教學設計中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對此,有些老師的做法值得推廣。如,組織學生課前搜集、閱讀與本課有關的歷史信息,或者提供相關資料供給學生拓展閱讀,讓學生帶著壹定的知識儲備來上課,帶著壹些經過思考的問題走進課堂,縮小學情的差異,能比較好的促進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此外,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堅持差異性原則。在教學設計中,問題的設計可以分出層次,讓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問題的解決,既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還要註意分層教學的可操作性。

 三、教學設計重形式,輕內容

 新課改以來,人們開始關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關註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這個方向本身沒錯。但是,目前看來有點矯枉過正,喧賓奪主了很多教學設計過於強調新穎靈動。在歷史教學研討活動中,若是壹節課設計了壹個別人未用過的形式,就會獲得?好評?壹片,似乎那就是課的?亮點?。在這樣的評課標準的?激勵?之下,許多教師趨之若鶩,許多教學設計盲目追求標新立異,甚至忽略了教學內容。我曾經聽過壹節大市級公開課,課題是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 上冊《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 措施 》。授課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壹個環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以後,作為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上呈現了代表四個階層的卡通人物:農民、手工業者、士兵和地主,每個人物旁邊是他們表達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環節設計的意圖是肯定秦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產生的積極影響,其中農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勞動積極性,日子過得好開心啊!?這裏很明顯犯了科學性的錯誤:教師不但將商鞅變法的內容憑空遷移到了這裏,還忽略了秦王朝統治時期苛捐雜稅繁重的史實,試想:秦王朝時期的農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還會有秦末農民戰爭嗎?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課教師為了讓形式新穎,看起來完整,讓課堂更有趣味,就隨意篡改歷史,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這種現象不是個案,必須要引起重視。作為歷史教師,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要本著對學生、對學科負責的態度設計教學。教學設計要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堅持科學性原則。我們也許無法保障完全呈現歷史的真相,但是我們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學設計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千萬不要用內容去迎合形式!無論采用什麽樣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識正確的基礎上,或者尊重歷史真相的基礎上。傳遞給學生研究歷史的嚴謹科學態度也是我們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教學預設與生成脫節

 在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或教師賽課評比中,聽了很多老師的課,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是脫節的。有的教學設計中的重點與課堂教學凸顯出來的重點不壹致,有的課堂教學沒有按照教學設計的思路去開展。課後研討時,授課教師說:課前設計得很好,但在上課時學生?不配合?,自己沒有辦法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完成教學。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壹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壹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全部精準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生成可分為兩種,壹類是我們預設下的現象,另壹類是我們不曾預設到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解決預設與生成脫節的問題需要關註這樣幾個問題:首先,在做教學設計時,要結合課標、教材,特別是學情,合理設計壹節課,使這節課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目標的達成。如:課堂導入的設計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教學問題的設計難度是否適中?在有難度的問題呈現前,是否為學生深層思考做了鋪墊?等等。其次,教學設計要有預設的彈性。?動態生成?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它強調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固定不變、按部就班、機械僵化的教學模式,主張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動過程。因此,教學設計中就要給課堂教學機動的空間,堅持目標性與彈性相結合原則。第三,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從教學設計,不能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上課,課堂脫離教學設計,目標很難達成。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形同虛設,被學生拖著走。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運用自己學識與技能,以及教學機智,理性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讓整個課堂?形散神不散?,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五、結語

 總之,歷史教學設計要依據歷史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歷史的需求,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價值、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條件。教師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打造 高效課堂 ,促進全體學生學習和終身成長。

 範文二:初中歷史教學歷史影視資料研究

 壹、影視作品的內涵

 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通常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存在,對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從壹定程度上采用復原的方式進行拍攝,能夠將歷史演化中壹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進行具象化的展現。不過這種影視資料並不壹定遵循教科書上的闡述,有時會結合各種歷史資料甚至各種稗官野史等信息進行壹定程度的虛構。但是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具有積極的作用。對此,歷史教師在選用歷史影視資料時,需要進行認真篩選,和課文知識進行巧妙結合,從而讓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歷史教學中凸顯重要的價值。

 二、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影視資源教學的必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引入歷史影視資料,對於促進學生興趣的提升、積極性的增長具有積極作用,而且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官刺激也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學習歷史,非常適合歷史教學應用。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通常是通過板書或者口述方式來教學,知識會相對枯燥,從而影響到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歷史影視資料不斷豐富,這些資料將聲音、圖像和歷史知識進行了有效綜合,能夠在教學中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激發初中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2.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雖然歷史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將初中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在理解上卻存在著很大困難。因為歷史知識中還有部分抽象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往往更加困難,從而阻礙學生的學習。

 3.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

 在新的課程標準體系下,初中歷史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認知能力同樣極為重要,如果將歷史影視資料引入其中,就能夠讓這些情感的培養更加具象化。比如初壹歷史課程大多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史,這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發明等視頻資料,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勵後輩不斷超越前賢。

 三、引入歷史影視資料教學需要規避的問題

 1.影視資源利用原則

 (1)嚴謹性

 歷史教材的內容對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進行篩選,大多都是蓋棺論定的。但是影視資料為了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紹正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借鑒很多稗官野史的內容,甚至為了引發爭論還會進行壹定程度的改變,如果將這些資料全盤照收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所以需要對這些歷史影視資料進行適當的剪裁和說明,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知識。

 (2)時間性

 歷史影視資料種類很多,而且同壹個歷史題材在不同時期都有相應的影視片段,對此教師需要對不同時期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真實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歷史影視資料的利用效果。

 2.講解和直觀展示要充分結合

 歷史影視資料的直觀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夠讓學生從頭至尾關註下去,可是這種直觀性不能夠讓學生自己觀看,教師要結合歷史影視資料的內容對課程進行講解,等講解到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時,才播放壹些歷史影視資料的片段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不是將歷史影視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室向學生從頭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師在講解中穿插歷史影視資料之後,還需要對學生進行 總結 。尤其影視資料中可能存在著壹些不同的簡介,教師也要旁征博引,引用不同時期歷史專家的觀點進行綜合論述。

 3.防範歷史影視資料濫用問題

 歷史影視資料只能夠是壹種教學的輔助方法,不能夠將其作為教學的核心過程。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對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篩選,只有到講解內容的環節時才播放相關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例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歷史影視資料的教學價值。否則,壹味地濫用歷史影視資料,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認識,反而使之變得膚淺,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更無從談起。

 範文三: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運用淺析

 壹、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網絡是當今社會最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於電腦網絡,教師可以下載各個方面的教學信息,無論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還是相關的歷史背景,網絡讓歷史教學插上了翅膀,為歷史課堂提供了生動豐富的信息源。教師在教學中壹定要重視發揮網絡的作用,借助於網絡集聚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在《貞觀之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貞觀之治?前後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數據對比,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貞觀之治?帶來的巨大變化。再比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既可以通過網絡搜集這壹時代的世界形勢、中國國內形勢,也可以搜集影視資料中的壹些片段場景,特別是?火燒圓明園?這樣留在中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場景,通過網絡資料的搜集為歷史課堂教學增加豐富的信息容量。這樣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像影音資料,在教學中將網絡作用發揮出來,可以有效輔助歷史教學工作開展。

 二、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生活資源的作用

 歷史是生活的積澱,若幹個生活的節點構成了歷史的發展長軸。許多歷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在他們的生活中能夠找到相關的影子。教師在教學中壹定要避免空洞說教,要竭力尋找生活中的著力點,將生活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例如在《?“”?的十年》的教學中,學生沒有經歷這壹時代,對“”產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觀了解,但是學生的爺爺奶奶這壹輩人卻是十年“”的經歷者,甚至是受害者,從他們的生活經歷中可以提取出許多“”十年的點滴碎片,讓學生提高對這壹場浩劫的直觀感知印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向自己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們所經歷的“”,從“”期間的生活條件、社會形勢,乃至國家發展等各個方面尋找這壹場浩劫留下的印記,也能親身收獲許多有關“”的鮮活訊息。結合接下來的教材分析,師生對這壹場十年浩劫的了解將會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徹,較好地實現了學習目標。生活資源的利用在這壹課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再比如《改革開放》這壹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源,重點引導學生從自己家庭著手,回顧五年前、十年前與現在的條件發生的變化,從家庭居住條件、家用電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以及日常的飲食結構等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發生的變化,從這樣的顯著變化中直觀感受到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家庭生活條件在快速提高,對改革開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家庭生活這壹微觀角度前後對比變化,側面驗證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樣的生活資源有力提升了教學成效。對學生而言,生活資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進鞏固與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三、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情感資源的作用

 對學生強化思想 教育 、情感滲透,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壹項重要的職能。廣大教師要善於從歷史教材中發掘情感資源,與學生思想成長結合起來,與弘揚主旋律、倡導正能量結合起來,更好地體現歷史學科情感性教育目標的實現。比如在《難忘九?壹八》壹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壹些極具震撼力的視頻畫面及數據資料,讓學生直觀了解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對日本帝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生在這樣的演示之後無不群情激昂,教師還可以從這壹課聯系到當前中日兩國東海紛爭、釣魚島紛爭等時事政治內容上,進壹步激發學生為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而甘願奉獻自身力量的愛國激情,引導學生明白中華民族的強大是廣大中華兒女矢誌不渝、卓越奉獻的結果,將來建設祖國、壯大民族的責任當之無愧落在青少年的身上,讓愛國主義成為他們心中滌蕩的主旋律,讓強烈的責任感成為推動學生認真學習的強大動力。再比如《鋼鐵長城》壹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尋找展示現代人民解放軍戰鬥力顯著提升的精彩場景,如新式武器裝備、解放軍戰士生龍活虎訓練等影音資料,增強學生為祖國強大、軍隊強大的自豪感。

 四、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活動資源的作用

 歷史教學既要重視課堂也要重視課外,既要強化師生互動探究,也要發揮活動促進功能。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材開展了壹系列課外活動,將這壹資源的功能體現出來。例如在《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在課後自主搜集資料,研究海峽兩岸近十年來在經濟 文化 交流方面的巨大成果,並對本地區臺資企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以鮮活的案例、詳實的數據、實實在在的內容,驗證海峽兩岸人民壹衣帶水的同胞之情,驗證了海峽兩岸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不斷深入、祖國統壹大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有效增強了學生實際感知成效,鞏固了教學成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需要豐富的資源作為基礎與支撐,廣大教師壹定要高度重視、深入發掘、廣辟途徑,為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強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