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下冊化學教學反思
4月12日我講了壹節公開課,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獲頗多,有優點也有缺點,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使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對這壹節課進行壹下反思:壹、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準備的比較充分。在備課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對知識深挖掘,對這方面的知識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點突出。在備課過程中,我註重了創設教學情景,以壹錯誤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為主線,使這壹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另外,我選的練習題針對性強,層次性強。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找了壹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魚鰾的探究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探究為手段,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力求使化學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註重了落實,在落實過程中,真正做教師導、學生學,並且註意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分析解決問題。
二、不足之處:
在這節課中,總結出來有“兩板”。第壹板,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後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壹點,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留出活動的“天地”。正象趙老師所說的學生是喜歡戰的。不要怕學生回答不對,敢於面對學生的錯,可以讓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態板,缺乏激情,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不夠熱烈。
總之,通過這壹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許多。多謝趙老師給了我這壹次鍛煉的機會。
2.初三下冊化學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老師有新的教學理念。在這個方面上,我覺的自己做的比較差,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去想、去說。其實,聽了張英麗老師的課後,我覺的他的實驗設計很好,把1、4實驗老師做,2、3實驗學生做。把比較危險的、比較困難的留給老師,簡單的、容易的留給學生,既有了教師的引導又有了學生的.放手去做,效果較好。在我的課堂上,還是老師的主導作用占了主要方面,留給學生去想的、去說的比較少,比方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上就是老師投影出來的,並沒有引起學生的***鳴。在就是學生在回答問題上,急於得出正確的結論,往往打斷了學生的回答或者是引導學生回答,說到底,學生的思維還是掌握在老師手中,並沒有真正做到觀念更新。壹個問題問出來,往往學生不知道怎麽回答,問題的指向性不明。所以,通過這節課,我意識到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太低,不能松懈。打造壹節精品課是很磨練人的,很能提高人的水平。3.初三下冊化學教學反思
溶解度概念壹直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學生難於理解,且這個概念也是初高中銜接不上的壹個點,初中新課程中對溶解度的計算不作要求,老師也講得淺顯,但到了高中,又有對溶解度的直接計算,所以很多同學不能適應。因此,初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溶解度這個概念的實質。如“溶解度”概念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壹樣了。其壹,強調要在壹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壹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壹不可。
本節課以“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為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進行了有個性、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中的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設置問題群、應用多媒體、分步突破難點,使環節緊扣、層層遞進,師、生及教材編寫者思維同步,形成***鳴,高 潮叠起。
由於教學任務重安排的內容較多,結果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建議以後再講本節時分兩課時,第壹課時只完成溶解度的定義,第二課時講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應用。
本節課還有壹個缺點:師生之間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學根本沒有跟上教師的思路,回答問題事實而非。
今後上課時要多關註學生的表現,及時對學生給予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跟上教師的思路,當然也要註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不能只顧照著自己的思路走。
4.初三下冊化學教學反思
酸和堿的知識對學生來講壹直是個難點,學生壹學到此知識都會產生畏懼心理。本節課將教材內容進行了簡單的調整,重點是介紹常見酸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特性,將酸堿使指示劑變色的內容放在酸的化學性質那壹節課,所以本節課的學習難度不大。此節課這樣設計壹方面是體現由淺入深,另壹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學生的畏懼心理,從學生親身體驗入手引出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酸和堿的知識打好基礎。5.初三下冊化學教學反思
“堿的化學性質”是化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雖然傳統的教學是教師給定實驗步驟,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缺少學生的自主性,但是這個授課班級是個平行班,如果本節課在設計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許多學生將無法動手。不過由於學生動手有快慢,所以課堂顯得有點亂。在教學時,要註意把握住以下幾點:(1)控制好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應給學生合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
(2)本節課的起點較高,難度較大,因此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避免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效率低下。
(3)對練習時間以授課時間的把握不夠到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到最後的小結就顯得有些匆忙。以後可以在復習小測的安排上少壹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