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講話稿是人們在特定場合發表講話的文稿;狹義的講話稿即壹般所說的領導講話稿,是各級領導在各種會議上發表帶有宣傳、指示、總結性質講話的文稿。
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壹
講話稿有如下特點:
內容的針對性
講話稿的內容是由會議主題和講話者身份來決定的。
因此在寫講話稿之前,必須要了解會議的主題、性質、議題,講話的場合、背景,領導者的指示、要求,聽眾的身份、背景情況、心理需求和接受習慣等。
篇幅的規定性
講話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對講話稿篇幅要有特定要求,不能不顧具體情況長篇大論。
壹般來講,表彰、通報、慶典等會議上的講話稿篇幅不宜過長,以免喧賓奪主。
語言的得體性
為了便於講話者表達,易於聽眾理解和接受,講話稿的語言既要準確、簡潔,又要通俗、生動。
另外,由於講話具有現場性,因此撰寫領導講話稿時必須提前考慮和把握現場氣氛和場合。
起草的集智性
為了提高行政效率,領導講話稿經常由秘書代筆,然後經領導審核是否采用。
有的部門還專設起草小組,領導壹般要將寫作的目的、背景、寫作要求等對起草小組交代清楚,然後由起草小組分工協作,集體撰稿,並在起草的過程中反復討論、修改、幾易其稿,才提交領導使用。
講話稿的種類
按照會議內容的不同可把講話稿分為工作會議類講話稿,慶祝、紀念會議類講話稿,表彰會議類講話稿,本節主要討論以下兩種比較常見的領導講話稿。
工作類講話稿
此類講話稿是領導在各種會議上發表的對前壹階段的工作情況包括成績、經驗、缺點等進行歸納總結。
對下壹階段的工作目標、任務、重點、措施等進行研究部署的講話稿。
這類會議講話稿要求態度鮮明,目的明確,內容單壹,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語氣堅定,針對性強,號召力大,簡潔明快。
慶祝、紀念會議類講話稿
此類講話稿是領導在紀念某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重大慶典等紀念性會議上所發表的講話稿。
這類講話稿既肯定和頌揚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和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還要立足當前、面向未來。
揭示其現實意義,對繼承光榮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提出具體要求。
講話稿的組成部分
講話稿壹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標題
講話稿的標題分為兩種:壹種壹般是由講話人的姓名、職務、事由和文種構成,如《
×××省長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另壹種是由壹個主標題和副標題組成。
主標題壹般用來概括講話的主旨或主要內容,副標題則與第壹種的構成形式相同。
如,《進壹步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在魯迅誕生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正文
講話稿的正文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
(1)開頭部分。
首先根據與會人員的情況和會議性質來確定適當的稱謂,如“同誌們”、“各位專家學者”等,要求莊重、嚴肅、得體;然後用極簡潔的文字把要講的內容概述壹下,說明講話的緣由或者所要講的內容重點;接著轉入正文講話。
(2)主體部分。
根據會議的內容和發表講話的目的,可以重點闡述如何領會文件、指示、會議精神;可以通過分析形勢和明確任務,提出搞好工作的幾點意見;可以結合本單位情況,提出貫徹上級指示的意見;可以對前面其他領導人的講話做補充講話;也可以圍繞會議的中心議題,結合自己的分管的工作談幾點看法等等。
(3)結尾部分。
結尾用以總結全篇,照應開頭,發出號召,或者征詢對講話內容的意見或建議等等。
講話稿與發言稿
講話稿和發言稿在不作為公務文書時,兩者可以通用,壹旦作為公務文書,應嚴格區別使用。
講話壹般體現主辦方或上級領導的意見,從整體出發,具有壹定的原則性、政策性、權威性;發言壹般體現參與方平級或下級領導的意見,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暢所欲言,具有壹定的務實性、靈活性。
如“在某個會議上的講話”和“在某個會議上的發言”可能內容寫法相同,但在實際使用時要註意標題的命名是選擇“講話”還是“發言”。
領導講話是領導參與公務活動的壹種方式,是實施領導職能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高級領導還是基層領導,無論是機關領導還是企業領導,只要做領導工作,就離不開講話。
在某些場合,領導即興講話,不需要講話稿;但在正式場合,為了提高講話質量,需要事先擬寫好講話稿或講話提綱。
由於領導公務繁忙,壹般需由秘書人員代擬講話稿。
所以,掌握領導講話稿的寫作方法,是每個秘書人員應具備的壹項基本技能。
這裏就領導講話稿的起草工作,試論七個方面的問題。
壹、領導講話稿的類別
領導講話稿依據不同的場合、對象和用途,可以分為 3 類 22 種。
(壹)會議類講話稿
這是領導講話稿中數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壹“族”。
我們平時所說的“領導講話稿”,主要是指這壹類。
1. 黨代會、人代會等代表大會的報告。
內容壹般是對上壹屆或上壹次會議以來工作情況的回顧總結和對今後工作的部署。
要求內容全面,表述嚴謹、莊重。
2. 會議開幕詞。
壹般在比較隆重的大型會議上使用。
內容主要是講明會議的目的、意義及用法,要富有啟示性、鼓舞性。
3. 會議閉幕詞或會議總結講話稿。
主要是總結會議的收獲,要求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要富有號召性。
4. 工作會議講話稿。
根據既定的會議內容講對某壹項或幾項工作的要求。
要講得鮮明、透徹、實在。
5. 動員會議講話稿。
主要講進行某項工作的意義和方法。
要講得入情入理,振奮人心,鼓舞鬥誌。
6. 慶功會、表彰會講話稿。
主要是概括、總結、肯定受表彰單位或個人的成績和經驗,對其進行表彰、鼓勵,對面上提出學習、推廣的要求。
要富有 *** 和感召力。
7. 慶祝會、紀念會講話稿。
根據慶祝、紀念的主題,立足現實,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要講得客觀、準確、實際。
8. 專題報告會的報告。
如學習理論心得報告,外出考察報告等。
內容要有厚度、深度,給人以啟示和借鑒。
9. 碰頭會、匯報會講話稿。
根據碰頭、匯報的情況,肯定成績,針對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強調壹方面或幾方面的工作。
要有具體要求,有力度。
10. 現場會、經驗交流會講話稿。
充分運用與會人員看到和聽到的先進事跡和經驗,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要求學習、推廣,促進工作。
要有較強的說服力、號召力。
11. 研討會、座談會總結講話稿。
根據與會人員發言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改進工作或進壹步研討的意見、要求。
要有較強的概括力和條理性。
12. 綜合性會議上的專題發言稿。
主要是分管某壹條戰線、某壹方面工作的領導同誌在綜合性會議上就自己分管的戰線或工作講情況和意見。
要主題突出,富有資料性、參考性,並註意不過分強調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
要講“實”,不要講“虛”;要講“適”,不要講“過”。
13. 在新舊領導工作交接會議上的講話稿。
這是壹種很特殊的會議講話稿。
在這種會議上往往有三個講話,壹是卸任領導的講話,壹是接任領導的講話,壹是上級領導的講話。
卸任和接任領導的講話,都要講得謙虛、誠懇,並有表態的意思。
上級領導講話,則要對雙方都給予肯定,並對該級領導班子及下屬提出壹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種邀請會、協作會、聯席會上的講話稿。
這也是壹種比較特殊的會議,這種會議面對的不是下級,而是外地、外部門的客人。
作為東道主發表講話,要對客人表示歡迎,對本地、本部門的情況作壹簡介,還要講會議的目的和議程。
要講得誠摯、熱情、實在。
(二)宣傳類講話稿
這是出於宣傳某種主張、某項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會議場合的講話稿。
1. 通過廣播發表講話。
這種講話形式在戰爭時期經常運用, *** 、朱德等都曾通過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對解放區軍民,對全國同胞,也對敵軍發表過多次廣播講話。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央和地方的領導同誌也經常采用這種講話方式。
廣播講話要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過電視發表講話。
這是電視普及以來不少領導同誌經常采用的壹種講話方式,主要是用於紀念和慶祝某個節日。
有時也由領導同誌搞電視講座,講授某壹方面的知識。
除講座可以稍長壹些外,電視講話也要求簡短、通俗。
3. 通過報紙發表書面講話。
這也往往是為了紀念和慶祝某個節日而發表。
要篇幅簡短,措詞嚴謹,富有文采。
4. 通過現場散發書面講話。
如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在機場散發書面講話。
主要是闡明對某項行動、某件事情的觀點,要求簡明、準確、適當。
(三)禮儀類講話稿
即出於感謝、答謝、慰問、慶賀等目的,在各種非會議儀式、場合的講話稿。
1. 簽約儀式上的講話稿。
這種講話主要是對所簽合作契約予以積極評價,對合作方表示感謝,對合作事項充滿信心、寄予厚望。
要簡短、禮貌。
2. 接見、會見講話稿。
接見下級單位的代表並發表講話,主要是表示某種褒獎、慰問和鼓勵;會見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誼。
要簡短、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