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考滿分作文範文:終於又見晴天

中考滿分作文範文:終於又見晴天

#中考# 導語中考越來越近,很多同學都有危機感。但這不應該是放棄練習作文的理由,反而抽出壹定的時間,在數理化題海中探出頭來,寫寫文章,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會是緊張備考生活中的壹種調劑。對自己抱有信心勤加練習,寫作水平會有所提高的。 考 網整理了中考滿分作文範文三篇供大家鑒賞。

終於又見晴天

 夜黑如漆,無盡的黑暗讓我們心生恐懼,然而終結它的仍是東方地平線上,不急不緩的壹絲光亮;狂風驟雨,風折芭蕉,終結它的仍是天空中壹道亮亮的彩虹。黑夜終有盡頭,雨過天會晴,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經歷過風雨洗禮的天空,會更加空明,更加蔚藍;經歷過苦難挫折的人生,將會更加閃亮奪目。“西部歌王”王洛賓,壹生充滿傳奇色彩,苦難充盈了他的生命,而他安然接受生命的“痛吻”。流浪於西部,漂泊於漫天黃沙中,像壹株風雨中的橄欖樹,帶著“雨過天會晴”的信念,執著地守望自己的夢想。終於,迎接他歸來的,不僅僅是雨過後的晴空,還有那暖暖的太陽,還有那駘蕩春風。雨過天會晴,是壹種執著的信念,是壹種樂觀的向往。就像王洛賓,困境中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信念,真誠的期待明天會更好,而命運回饋他的,也正是光明燦爛的未來。

 所有的風雨都會停的,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黑暗不會永遠圍繞,終究會有過去的那壹天。但無數人,是被心中的風雨嚇倒,放棄了迎接光明的權利。項羽兵敗,空自嘆息“時不利兮騅不逝”,孰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沒有持續永遠的厄運,也沒有永遠的失敗。然而,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卻忘記了雨過天會晴,風雨之後見彩虹,自刎於烏江邊,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深深的嘆息,還有沈重的思考。

 有位哲人說過:妳的心態決定妳走多遠。抱定“雨過天會晴”的信念,猶如黑暗中,擡眼望見的壹顆星,雖然不亮,卻足以給我們走下去的勇氣。食指曾寫下《相信未來》,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頑強與韌性。在那樣壹個暗無天日的年代裏,詩人被折磨致瘋,仍抱著雨過天會晴的信念,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無論,夜黑如墨,還是雷電交加,總有消散的那壹天,壹切都已是瞬息,壹切都會過去。

 雨過天會晴,晴天之下,鳥兒依然歌唱,花兒依然舞蹈,走過冬天,跨入的是姹紫嫣紅的春天。當妳在困難的風雨嚴冬裏苦苦掙紮,千萬不要放棄。終於,妳會發現遠處會有鵝黃色的草兒掛著淚珠,向妳招手,會有天空的彩虹,沖妳微笑,那是晴天,更是春天。

  路線中的奇跡

 隨著壹聲啼哭,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在這個世界上我已度過了六千多個日日夜夜,再這些日子裏,我明白上帝給我們每個人最公平的東西除了時間之外,還有思想和信念。

 其實人的壹生怎麼走完全由個人的思想意識控制,是直走,是拐彎,還是做多項選擇,完全有妳做主。

 古今中外,有好多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借鑒。

 先想想愛迪生,如果他壹味的鉆牛角尖,也許燈泡就不會問世,我想就是因為他在思想上拐了拐彎,才出現了現在普遍於億萬家庭中的“黑暗舞者”。也許,再直線的壹端多出壹筆就可以創造壹個奇跡。

 在我們現實中,如果我們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許會茫然所措,生怕選錯了。說嚴重點,就會後悔後半生;但是又怕錯過正確的。試想,如果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葡萄菌時把發了黴的培養液到掉,那他還會成為青黴素的偉大發現者嗎?恰恰是他對那發了黴的培養液進行觀察才出現了應用於醫藥方面最普遍的青黴素。也許,再直線上面多出壹筆就可以創造壹個奇跡。

 這就是我的觀點,在直線的壹端或再其上輕輕添上壹筆,也許就會出現奇跡。人生路線也亦如此。

  憶趣

 時最愛看倒倒子戲(即廬劇)了。每年正月間,總有壹兩個村子搭臺請來戲班子,我總要*顛*顛跟在大人後面跑去看戲。不過我不太看得懂,也沒耐心去聽什麽唱腔,只覺得演員伊伊呀呀的哼著好玩,最主要的是看戲時人多熱鬧,和大人壹道,能吃到香噴噴的油糍,還有5分錢壹包、放進嘴裏就化掉的“貓耳朵”糖。那時候,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難得的美味。

 小時侯,我很讒。大人吃酒(赴宴)時必定跟在後面,在酒桌旁捧個大碗壹飽口福,這種現象在我們那兒俗稱“扛鍋鏟子”。農村裏高壽的老人去世,必然擺上壹頓豐盛的酒宴招待客人,稱其為辦“泡飯”。這時不但有“鍋鏟子”可扛,還要完成大人的任務:就是吃得快飽的時候,乘人不備,連菜帶飯帶碗壹起端回家,稱為“偷壽碗”。說是偷到壽碗即偷到了壽,自己可長命百歲。

 說到偷,從農村長大的不少人可能都幹過偷西瓜的勾當。

 夏天酷熱難當,勞累了壹天的人們大都在外納涼,半天搖壹下蒲扇,很快進入夢鄉。我們壹幫小家夥便無法無天起來,不管家裏有沒有種西瓜,總要去當回偷瓜賊。有壹次,我和幾個夥伴深夜去偷鄰村老保務大爺家的西瓜,我們伏在他家瓜地旁的池塘邊,被蚊子咬了壹身的包,可始終聽到他在搖扇子,嘴裏還哼著倒倒子戲。我們幾個便悄悄商議,老保務怕鬼,學鬼叫嚇嚇他!果然,池塘中傳出幾聲似哭似笑的慘音後,老保務的倒倒子戲聲嘎然而止,只聽他顫抖著嗓子喊他老伴:老奶,老奶,我們回、回去吧……接著,擡涼床聲、關門聲接連響起。我們很快鉆進地裏摘了幾個西瓜,雖說把老保務壹家人嚇跑了,可我們心裏也是砰砰跳,聽大人說過,學鬼叫,可能會把鬼真的給引來,慌慌張張之間,我們摘的西瓜沒壹個是熟的,可吃起來卻覺得特別甜。事隔多年,每當我回家路過那塊瓜地時,總要站立片刻,為兒時的不更事向兩位已去世的老人默訴歉疚之情。

 雖說兒時日子清苦,卻也無拘無束,逍遙快樂。平日裏放學回家後,壹邊放牛,壹邊和小夥伴們玩打仗遊戲、或摘蘑菇子(野草莓)、或捅老牛窩(壹種石子遊戲)、磕“呆子”(博弈遊戲);新春正月玩馬、燈端午節時掏黃鱔;夏日長竿套知了、冬天雪地追野兔……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成天應付如山的功課,前腳出教室後腳進書房,老師灌、家長催,弄得小小年紀,卻無壹點孩子的野性!素質教育喊多年了,可最終還是以分數論英雄、定成敗。不知孩子們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能回憶點什麽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