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與他人進行溝通,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小馬接到媽媽的任務,馱著壹袋面粉送到磨坊。途中,他遇到了壹條小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過得去,於是他問了身邊的老牛、松鼠。從他們的口中得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這可犯了難,最終小馬在媽媽的鼓勵下,積極嘗試,勇敢的成功過了河。
在我看來,雖然小馬在詢問了老牛和松鼠後疑惑了,但我仍然希望我的孩子,未來遇到問題後,不要悶頭去做事,而是可以積極地去聽取大家的意見,多方了解,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看待問題。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領導交代完我工作後,我經常是悶頭就做,雖然很刻苦努力,但很多時候結果並不令人滿意。
慢慢的,在經歷了壹次次“不那麽滿意的結果”後,我會積極地向領導和同事請教,咨詢他們之前的經驗,弄清楚有哪些問題需要避免的,後期在自己做工作規劃時會有意識地避開雷區。
雖然走了壹些彎路,但這些經歷讓我知道與人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可以做壹個積極與人溝通的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吸取成功經驗,避免經常出現的問題,在“巨人”的肩膀上會有更大的收獲。
2、善於思維轉換,從“我不會,我不行”轉向“我試試,我可以”
《小馬過河》故事中,當小馬聽了老牛和小松鼠的意見後,他不知道怎麽辦好,跑回家跟媽媽說的是“壹條河擋住了,我……過不去。”最後在媽媽的鼓勵下,重新跑到小河邊,跟松鼠說“讓我試試吧”。小馬從“我過不去”,對自己的否定,到“我試試吧”勇於嘗試,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挑戰,同時也是讓他體會到自信的力量。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鼓勵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不要首先就說“我不會”、“我不行”進行自我否定。如果有這種思想的話,孩子沒有嘗試就已經失敗了。
面對從沒做過的事情,讓孩子保持壹種好奇心,勇敢的試壹試,參與之後即使失敗也沒有關系。勇於嘗試,本身就是壹種成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慢慢體會到不給自己設定限制,將會體會和領略到更多的豐富人生體驗。
3、做壹個自信的人,堅定自我的信心,不要被別人的言語打敗
《小馬過河》故事中,小馬之所以在遇到河水不敢過河,是由於之前沒有遇到過這條河,也可以說是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在聽取了老牛和小松鼠的意見後,小馬更是不知所措。其實這也是因為小馬沒有足夠的自信心與堅定的信念,容易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也會遇到很多評價。我希望他可以經歷挫折,但是又不被挫折打敗,在挫折中感受成長的不易,更能珍惜所得到的收獲。
同時,當別人對他表揚的時候能夠做到不自滿,當別人不認可他的時候,他也不要因此而自卑。堅定自己的信念,認真做事,在探索中不斷前進,不被別人的評價所捆綁和束縛,更不被他人的評價所打敗,做壹個真正勇敢自信的人。
4、註重能力培養,要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馬過河》故事中,小馬最終認識到“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並成功地蹚過了河。“河水既不淺,也不深”,這就是小馬對問題進行的分析,“成功蹚過了河”,這就是最終解決了問題。
我希望孩子在遇到問題要思考,不要盲目下論斷。經過問題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他進行思考,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同時通過嘗試和實踐,最終解決問題。
我之前壹直在跟孩子說“遇到問題後,不要怕,媽媽會幫助妳”。但重讀了《小馬過河》,讓我意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謂的幫助孩子不是說幫助他做了什麽,而是幫助他建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對他而言才是最大的收獲。
5、家長要放手,不要過於幹預孩子的行為
現在,在每個家庭中,孩子都是家長們的寶貝。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平時的照顧孩子過程中,擔心孩子受傷有危險,壹會這個不可以做,壹會那個不可以做,無形當中就抹滅了孩子對於探索的渴望。
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受傷,經常會主動去替孩子做壹些事情。吃飯自己吃不好?那我就餵妳。不會洗衣服,那我就幫妳洗。家長的過於幹預,主導孩子的行為與決策權,其實這也是對孩子能力培養的壹種損失。
有的家長還會對孩子嚴格,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壹旦孩子壹個事情沒有做好,就會說“妳怎麽連這個都弄不好”,這也會打擊孩子嘗試的積極性,這些都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