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按照課程標準,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的特點。
解析:
這裏的"教材"並非特指人教版教科書,還包括教師參考書,以及與學科或教學設計有關的所有書籍。教科書和教師參考書的編寫意圖、特點,就是課程標準;但其它書籍不壹定,所以都要按照課標去分析“教材”。
2.會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
解析:
我們經常說“知識結構體系”,但其實“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是不同的。
兩本不同的書籍,它們的“知識體系”可以相同,也就是“知識點”相同;但它們的“知識結構”可能不同,就是先講什麽,後講什麽,可能不壹樣。
3.能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
解析:
“各部分教材”和“教材各部分”是不同的。
“教材各部分”:指的是壹本書的“各個章、節”。
“各部分教材”:指的是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時,使用的所有書籍。如果只依靠或掌握壹本人教版教科書,就完成所有教學工作的話,那麽這個老師是不太合格的。
所以要把所有教材的特點分析出來,放到壹起整合、完善,來優化自己的意識建構。
4.掌握方法論分析法
解析:
方法論: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理論。物理問題有物理學的解決方法和理論,即物理學方法論;數學問題有數學的解決方法和理論,即數學方法論;教材分析有教材分析的方法和理論,即教材分析方法論。
所以,“方法論分析法”(教材分析方法論)不是讓妳分析和發掘這本教材裏面的“方法論因素”,而是告訴妳“分析教材時,要掌握壹定的方法和理論”(雖然這是壹句廢話)。
5.會分析教材的重點,掌握處理重點的方法
6.會分析教材的難點,掌握處理難點的方法
解析:
5、6這兩點就不用解釋了。註意區分重點和難點,有的知識點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有的知識點是難點,但它不是重點。處理難點時,要盡量將難點分散;另外,不要以教師的主觀思想來判斷難點,要以學生為主體,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難點可能不同。
7.能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
其實,這就是教師常用的“在頭腦裏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