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太空授課做了哪些實驗

太空授課做了哪些實驗

太空授課做的實驗:質量測量實驗、單擺運動實驗、陀螺運動實驗、水膜和水球實驗等。

1、質量測量實驗

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造成的,太空中因為沒有地球引力,所以就無法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航天員王亞平解釋,太空中稱重設備利用的原理是,用“彈簧-凸輪”機構產生的恒定力和光柵測速系統測出身體運動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算出了身體的質量。

2、單擺運動實驗

在太空中擺架上的小球是不會像在地面上壹樣做往復擺動的。在太空中,因為處於失重小球沒有回復力,不能做往復擺動,但給小球壹個很小的初速度,就可以繞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需要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實現。

3、陀螺運動實驗

在太空上,給靜止的陀螺壹個初力,會看到陀螺在翻滾著先前運動。給旋轉的陀螺同樣的力,發現旋轉的陀螺晃動著向前運動。因為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向性,在太空艙很多設備都是利用陀螺定向的原理。

4、水膜和水球實驗

在太空中,水是不會自己流出來的。王亞平說,“詩人李白在太空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句。”當航天員擠出壹個小水滴,水滴便在空中懸浮。航天員還演示了普通水如何做出水膜。由於太空水的表面張力起到作用,水膜來回晃動也不會輕易破裂。

往水膜上加水,水膜逐漸變厚變成了水球。航天員還用註射器將紅色液體註入水球,發現液體慢慢散開,透明水球變成紅色水球。

太空科普教育將作為空間站的重要職能之壹:

隨著中國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將系列化推出,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未來中國系列化開展太空科普教育活動。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楊宇光表示,未來教學內容範圍更廣泛,不僅限於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也可以介紹太空科學研究和工程研究。

其次,將開展更多有深度、有影響力的活動,中國已經有學生制作的立方星,隨著航天發射任務搭載進入太空,未來也可以有學生設計的空間科學實驗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