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壹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在大家的眼中,良好的家風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中國夢家風美征文,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中國夢家風美征文(壹)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我們家的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我們家的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我們家的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我們家的家風?恐怕不壹樣的.人會有不壹樣的答案。有人說我們家的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我們家的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我們家的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我們家的家風即是節省文明。盡管我們家的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我們家的家風其實有著不壹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我們家的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 傳統 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我們家的家風仍是壹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壹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我們家的家風,我們家的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我們家的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壹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壹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我們家的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我們家的家風僅僅壹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我們家的家風對壹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壹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我們家的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壹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我們家的家風才幹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我們家的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仆。
從廣義上說,我們家的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壹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我們家的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沈沈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我們家的家風不只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壹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我們家的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我們家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我們家的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中國夢家風美征文(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壹,也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光榮傳統。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貧苦農民出身,歷來都註重勤儉節約。我的爸爸、媽媽也從小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記得從我懂事起,媽媽總是叮囑我:“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不容易,不要往桌上撒,碗裏要吃得幹幹凈凈。”當時我並不理解,有時做得也不好。後來,上小學了,尤其是我學習了古詩《憫農》後,才理解了大人們的良苦用心。我爺爺還曾經給我算過壹筆帳,全中國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費壹粒大米,加起來就有22噸之多,可以裝壹大汽車,算起來太可怕了。我今後壹定要時時刻刻記住,絕不能浪費壹粒米。
我們這個家庭裏,最註重節約的是我的爺爺,給我上節約課最多也是爺爺,當然他做的也是最好的。他自己從來不主動買新衣服,老是奶奶買回來後讓他穿。我還經常看到爺爺自己補襪子。在這壹點上,我也是按照爺爺的 教育 做的,我從來不向父母要新衣服,他們給我準備什麽,我就穿什麽。我現在還有壹點沒有做好,有時還惹爺爺生氣,那就是,在平時做作業時不註意節約用紙。壹張紙剛寫了壹個字,發現錯了就撕了、扔了。爺爺說;“不能扔,還可以當算術草稿紙。”用爺爺的話說,我們不是買不起這壹張紙,而是不能養成浪費的習慣,丟掉節約的傳統。
爺爺還告訴過我,紙是用木材造出來的,我們每個人每天節約壹張紙,全國的小朋友每天可節約兩億多張紙,這就等於每天造兩億多張紙,需要六七萬棵大樹,如果少砍六七萬棵大樹,就多了壹大片森林,森林多了,我們的綠化環境好了,空氣也就新鮮了,也就少受霧霾的危害了。啊!原來,節約壹張紙有這麽大的意義,我下決心,以後再也不隨便浪費紙了。
讓我們壹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中國夢家風美征文(三)
家風是春雨,滋潤柔弱嫩芽;家風是嫩芽,長成參天大樹;家風是大樹,撐起壹片天空。家風小則是壹個家庭的精神風貌與美德,大則是壹個國家的精神支柱與力量源泉。沒有優良的家風、傳統的美德,怎能把今日花朵培養成明日棟梁?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有的是團結,相親相愛;有的是奉獻,大公無私;有的是聰明能幹,任勞任怨;有的是抱負遠大,追求夢想;有的是待人熱情,彬彬有禮……在這不拘壹格的家風裏,我家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家風。
從我懂事開始,家風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姐姐們教導我要站有個站相、坐有個坐相,要衣著得體、幹凈整齊,要勤換衣、勤洗手、勤剪指甲,吃飯時嘴裏不能發聲……這是姐姐們教我的生活家風。
在我剛上學時,媽媽教導我要懂禮貌,見到長輩、老師、同學要主動問好;與同學要和睦相處,發生了矛盾或者摩擦,要先從自身找原因,主動承認錯誤;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主動給予幫助,不能置之不理……這是媽媽教我的做人的家風。
我長大後,總是非常的節儉:洗完手擰緊水龍頭,節約每壹滴水;出門時隨手關燈,節約每壹度電;作業時充分利用紙張,節約每壹張紙;逛超市遇到自己喜愛卻價格昂貴的零食從不購買,節約家裏的開支……不過,這個可沒有人教我,是我自己長大後學會的勤儉節約的家風。
沒錯,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而每個孩子也都是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學會了自家的家風。但是有很多家長卻不以為然,殊不知培育良好家風、傳承家庭美德的重要。正是有了這種錯誤的觀念和錯誤的示範,以致孩子受到了不良的影響,終將影響壹生。
要想成為壹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就要有良好的家風、傳統的美德。俗話說: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就是這樣代代傳承,使我們代代受益!
中國夢家風美征文(四)
家風是什麽?我們的祖國的家風是什麽?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二十四個字就是我們大家的家風,我們要牢記心中。
勤、儉是我家的家風。要勤勞致富,要勤儉節約。只有勤快的人,才會富有起來,懶惰的人永遠沒有機會成功。我們的家風始終提倡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靠自己的勤勞雙手來獲得幸福生活。節儉,是壹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壹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嬌氣。節儉既是壹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長輩們還從小壹再吩咐:要知道節約,包括節約糧食。比如:掉在飯桌上的米飯壹定要撿起來吃,吃完飯的碗裏不允許有剩菜剩飯。不該花的錢是絕對不能亂花的。
在穿的方面,我們家也同樣節儉。奶奶年歲大了,每當我們給她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是說她的衣服都穿不了,不要再買新的了,年輕人愛美可以經常換,老人只要幹幹凈凈就好。在奶奶的引領下,我也不再隨便亂扔東西了,總是想想這個東西還可以發揮什麽作用。我的衣服,我也不再追求漂亮,只要幹凈能穿就行,對於我穿小了的衣服,我也是洗幹凈了再送給別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更是節儉方面的標兵,從來不亂花壹分錢,別人家早就由自行車更新換代為摩托車、電動車甚至是小汽車,而他們的代步工具是幾十年如壹日,壹直是那輛老掉牙的自行車。他們說,不是買不起,而是用不著,騎著自行車就挺好。
家風,是壹個家庭的風氣,是祖輩、父輩用自己的壹言壹行影響著下壹輩的長成,有什麽樣的父母親就有什麽樣的孩子。隨著社會的進步,每壹代人都有自己給孩子留下的家風家教,這會影響孩子的壹生。
中國夢家風美征文(五)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得壹句話。但壹問到“妳家得家風是什麽?家教是什麽?”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得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壹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壹條應該牢記得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得人生做奠定而堅定得基礎,踏出堅定得步伐,成為國家得棟梁之才!
記得在小得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得時間回家,玩兒得盡興得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麽規定得時間,為什麽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麽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得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壹次壹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得老毛病又犯了。壹次暑假得時候,我得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得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得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得接受了。過了壹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得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壹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得批評了壹頓。我知道自己得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麽。“家風”是壹家子得風氣,這家風壹旦敗壞,這家得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得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麽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以“中國夢·家風美”為主題征文 範文 5篇相關 文章 :
★ 關於“中國夢·家風美”征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