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5篇

《圍城》表達的是壹種文化困境、壹種時代的困境,這座沒有圍墻的“城”,圍住了多少人的心。小說的主人方鴻漸就生活在這個圍城當中。《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有哪些?壹起來看看《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歡迎查閱!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篇1

從小學壹直到了現在,《圍城》只看了三遍,卻壹直不能忘懷蘇文紈那句:“冷若冰霜,艷若桃花。”官小姐出身的蘇文紈本身就有了高人壹等的權利,再加上留學博士的頭銜更是讓她把愛情看得特別珍貴,不肯輕易施與。然而留學歸來的她,也許是受到了方鴻漸和鮑小姐親熱的刺激,也許是回國後受到封建正統思想的“熏陶”,她的“冷若冰霜”早已熱得蒸成了汽了。在趙辛楣、方鴻漸和曹元朗中遊離,看著他們三個男人為她“爭鬥”成了她畢生最大的樂趣。

有人說,壹切都會變,除了改變沒有什麽是壹成不變。也許正是如此吧,時光如梭,命運如滾滾車輪將我們帶往未知的世界。看到趙辛楣與方鴻漸的針鋒相對時,有誰會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曹元朗來,還最終和蘇文紈結了婚。在看到唐曉芙和方鴻漸之間的不斷互相愛慕、猜疑和爭吵這些小打小鬧的時候,有誰又會想到曉芙將會遠去,而方鴻漸卻被孫柔嘉“騙婚”。也許正是因為方鴻漸和孫柔嘉之間本身並無感情基礎,平常的三天壹小吵五天壹大吵才會發展成為最後的離家出走。良好的感情基礎對於婚姻來說真的很重要啊。

在書中,婚姻中的“平等”也是從頭到尾反復強調的壹個問題,假如婚姻中有壹方過於強盛而壹直對另壹方不公平的話,婚姻便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了。方逐翁說過:“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只可惜後來他兒子並沒聽他的話,娶了個背景比他好得多的孫柔嘉,仗著個好管閑事的姑媽,壓迫得方鴻漸喘不過氣,逼得婚姻進了死胡同。

也許這正好應了那句話:圍城裏的人想出來,而圍城外的人想進去。我們的世界正像這麽壹個大染缸,缸外的人瞅著這鮮艷多彩的繁華而羨慕不已,而缸裏的人,卻回想著這外面的純潔幹凈的好。婚姻不過是兩個人的壹種協議,卻有著這無窮的吸引力,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之瘋狂。

圍城裏的好戲還在上演,而圍城外,羨慕的人們仍在繼續渴望著圍城裏的生活。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篇2

錢鐘書說:“婚姻是壹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壹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

——題記

先哲們曾說過:“外在的敵人縱然強大,但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要征服世界,首先就必須征服自己。”

的確,面對生活,有的人因為曾有過失敗,便不敢主動去接觸;有的人因為平凡,便以為無能而不想去接觸;有的人則因為已經取得過成績,怕弄不好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願去接觸。……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心靈的陰影中,受到心靈的束縛而不願去嘗試,不願去拼搏,最終也只能在心靈的圍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超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對困境與束縛,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愛迪生作為美國的發明大王,在他的發明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就如發明燈絲而言,他就歷經了1000多次的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並沒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在困境中振作,從失敗中奮起,坦然地面對挫折,最終,他取得了成功,成為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

彌爾頓曾說:“人是有意誌的動物。”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這麽壹個人,壹個真正的人。他很平凡,甚至比平凡人還要平凡。因為他先天殘疾。但他並沒有就此而放棄自己。他堅信“瀑布是江河走投無路時創造的奇跡。”因此,他努力克服著自己的自卑心理,戰勝自己並不斷嘗試,不斷奮鬥,最終成為意大利首屈壹指的小提琴家。被人稱為是:“在琴弦上展現了火壹樣的靈魂。”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新壹代哲學家們的提法。在世界各國的印象裏,中國女排是壹個神話。她們曾經創造了奧運會的五連冠,她們創造了驕人的戰績,她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們並沒有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更沒有怕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願拼搏,她們沒有像克拉克那樣束縛在心靈的圍城裏。她們不斷地奮鬥拼搏,因此她們成功了。她們再次取得了奧運冠軍。

的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失敗面前,我們不應當氣餒;在平凡面前,我們更應當執著;在成功面前,我們更應當拼搏。人生最大的對手莫過於自己,只有走出心靈的圍城,才能取得成功。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篇3

《圍城》如其他文學作品壹樣也有它的主角,如果壹定要想如今的電視劇壹樣定出個男女主角,男主角肯定是方鴻漸,女主角我想應該是孫柔嘉了。但於我而言,我卻固執地認為主角只有壹個,那就是方鴻漸。方鴻漸當然毫無爭議的成為了《圍城》的主角,但出現在他身邊的或者說他曾有意無意的關註過的女人,到底哪壹位才是他的“女主角”呢?《圍城》是以怎樣壹條線索寫成的呢?

我更願意認為是以方鴻漸的“愛情”為線索寫成的,因為愛與情永遠是人類的主題。《圍城》所描寫的是以愛情為線索,愛情為主題,涉及愛情的方方面面,諸如戀愛、“結婚”,“離婚”等寫成的當代經典小說。《圍城》是壹部以方鴻漸的浪漫逸事,他的愛情經歷,他的許多“女朋友”、“情人”連成線索寫成的。從出場的時間順序來看,可以給與方鴻漸於“愛情”、“女朋友”、“情人”等詞語有關的女人排壹下序: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其實以上的排序也不盡正確,如果壹定要做個精確的排序,那倒是頭疼的事。(這算不算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呢?不過我想凡事都不可能太絕對,都是矛盾的復合體。看待某事情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慘雜著自己的主觀意見。我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書中的女人——與方鴻漸有關系得女人,雖然不算多,但從時間上來說彼此有交錯的地方,所以不好精確地排序。再者,有的女人雖然也出現在書中,雖然也跟方鴻漸沾點邊,有點關系,但我覺壹時很難記起她們的名字,諸如在他讀書時就與之訂了婚的點金銀行老板的女兒——周小姐、在他教書時應年輕的汪太太介紹的劉東方的妹子——劉小姐。我和方鴻漸壹樣,對周小姐淑女早夭都表示些同情。但對方鴻漸而言,周小姐簡直就是他的恩人,如果沒有周小姐——這位因病早夭的未婚妻,他怎麽有機會出國留洋、怎麽有機會結識以後他的諸位“女主角”、怎麽有機會同已為人未婚妻的鮑小姐風流壹宿、怎麽有機會遇見令他心動的小女子。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篇4

《圍城》是錢鐘書唯壹的壹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壹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

錢鐘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說是同情。錢鐘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壹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壹個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著無奈的心情,他壹頭鉆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壹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嶽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壹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嶽父及家人,只好買了壹張假文憑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壹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壹方凈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壹張假文憑。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沈沈。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裏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壹座新的圍城,壹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壹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壹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圍城》讀後感及收獲600字篇5

《圍城》是上個世紀40年代出版的壹部長篇小說,其作者是學者型作家錢鐘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裏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完成了小說《圍城》。

“圍城”,蘊涵了什麽呢?

圍城講的不僅僅是婚姻之城,它適用於人生中的每壹種境遇。站在城外的人想進來,而呆在城裏的人卻想出來,沒有壹個地方是絕對好的,人們想得到什麽,同樣的也會失去什麽。作者就是這樣以其高超的諷刺幽默手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圍城》中描述著主人公方鴻漸的遭遇。

《圍城》,講述了什麽呢?

作者以調侃、幽默和極富諷刺意味的筆觸,營造了時刻流露悲情色彩但充滿喜劇氣氛的故事情節,描繪了壹群留學生與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戀愛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糾葛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知識分子猥瑣和灰色的人生,表現了作者對舊中國西式知識分子的無情嘲弄。圍城中人在各種背景糾葛下的可憐、痛苦、窘迫、可笑、自私、怯懦、卑劣、狂妄,當然也有快樂——尷尬余縫中的快樂,無壹不滲透著作者的悲劇意識,使每個稍有點人生酸甜苦辣體驗者亦有同感。

圍城,是感情的墳墓?得到的同時就意味著失去?

古往今來,君不見壹種相思,兩處閑愁的纏綿悱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在感情圍城中的兩處相思、有在恩愛挽手圍城中的壹起慢慢變老、但也有《梁祝》中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蝴蝶雙飛。

圍城內外的生存哲學,永遠是那麽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