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大慶石油學院

大慶石油學院

大慶石油學院(原名東北石油學院)座落在美麗富饒的松嫩平原,毗鄰大慶油田,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原石油工業部)直屬的壹所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學院創建於1960年5月,是大慶石油會戰的重要成果之壹,1961年3月正式定名為東北石油學院,1975年7月更為現名,1978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院校。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建設,我院已經成為壹個重要的石油教育和科研基地,目前已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學院設有13個教學系(部)和1個成人教育學院,開辦16個本科專業、16個專科專業;有1個博士學位點、13個碩士學位點;有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部級研究室等科研機構。

學院現有教職工1831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864人、正副高職人員367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員364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專家和教育專家23人、全國和省部級優秀教師25人、總公司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24人,聘請兼職教授142人。

目前,學院面向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年招生量1400余人,現有在校博士、碩士、本專科生5000余人,函授夜大生3500多人.建院以來,累計培養各類研究生630人、本專科生20000余人、各級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函授學員20000余人。

學院占地110公頃,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9億元;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900臺(件),價值7200多萬元;擁有計算機中心、電化教學中心等20個設備完善的實驗室,可開出各種實驗600多項;圖書館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藏書73萬冊,中外文期刊3300余種,全部實行計算機管理;辦有《大慶石油學院學報》、《高等教育研究》、《石油工業安全技術》、《大慶石油學院報》等刊物;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中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校辦產業已形成固定資產近千萬元、年創產值4100多萬元的企業集團;此外,在秦皇島市建設了具有教學、科研、實習等多種功能的基地,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壹個“窗口”。

建院30多年來,學院發揚大慶精神,發揮行業辦學的優勢,在教學、科研、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工作、後勤管理等方面創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在教學上,堅持質量為本、全面育人,形成了獨具壹格的“壹體兩翼”教學特色和“四三制”教學管理模式。在全國大學生外語統考、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黑龍江省高等數學及計算機統考中,我院成績壹直居於石油高校和省內高校前列;“八五”以來,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52項,有6部教材獲省部級獎勵。建院以來為國家和石油工業培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綜合素質高、工作作風硬、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強而受到社會好評,其中多數已經成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骨幹、專家,有些已經走上各級重要領導崗位。

在科研上,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探索出了“立足大慶,面向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科研特色。在三次采油體系新技術、油氣藏形成機理定量研究與資源評價、油田綜合節能技術等12個研究領域形成了相對穩定、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八五”以來,承擔科研課題1758項,其中,國家級149項,省部級303項,有181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05項成果達到國際水平,119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科研成果應用率達到80%以上;出版科技專著200多部,發表科技論文2700多篇,有138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檢索。

在育人上,註重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並重的跨世紀人才,教育學生“發揚大慶精神,強化創新意識,學到真實本領,立誌報效祖國”。

在後勤管理上,通過深化改革,不斷走向科學化、社會化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能力日益增強。

在國際交往上,致力於廣交流,多合作。先後與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烏克蘭、韓國等20多個國家的許多知名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並簽署了學術交流協議.派出220多人(次)出國深造、訪問、考察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國外訪問學者來訪100多人(次),聘請外籍專家、教師60多人(次)來院任教。

今日的大慶石油學院,已經建設和發展成為壹所以石油主幹學科專業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綜合辦學實力較強的高等工科院校,形成了“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良好校風。1996年7月2日,李鵬同誌來大慶考察工作期間,欣然為我院題詞:“用大慶精神育人,培養跨世紀人才”.在1997年9月揭曉的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排名榜上,我院在610所本科院校中居於第88位,在工科院校中居於第44位,在黑龍江省院校中居於第2位。

目前,全院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抓住機遇,銳意改革,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為把嶄新的大慶石油學院帶入21世紀而***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