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下面是我分享的《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1
傅雷,壹位偉大的翻譯家。這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但當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對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傅的雷同樣也是壹位偉大的父親。
《傅雷家書》是壹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旨,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在這本書中到處都洋溢著傅雷對兒子的 教育 及愛。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壹位偉大的父親形象,他不斷用自己的 經驗 教育著、激勵著兒子。從表面上看他是壹位十分嚴格、只知道批評兒子的父親。但他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愛。只是他將嚴厲化作愛,將批評化作關心,將懲罰化作呵護。
世上哪有不愛兒子的父親?只是他們對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有的父親因過肚疼愛成了溺愛,讓自己的該子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風雨雨;有的父親過於嚴格,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犯壹點錯誤,將孩子陪養成了“追求完美者”,所以他的孩子總交不到朋友;有的父親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過於放松,以至於影響學業。
在《傅雷家書》中的父親可不壹樣他是壹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誘的壹位父親,他即懂得何時讓孩子學習又懂得何時讓孩子放松。但有時他也因他那代表愛的嚴厲不能讓孩子欣然接受而感到十分傷心與苦惱,但他從未在臉上流露的過,特別是在兒子面前,因為他是壹位堅強的分親,他要在兒子心中做個榜樣。這也是他教育兒子的壹種放式吧!
父親是壹種稱呼,父親是壹種責任,父親更是壹種溫暖。多麽偉大的父親啊!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2
暑假,重新拿出久違的《傅雷家書》,重新再仔細地品味了壹番,我品到了傅雷對於教育孩子的重視及 方法 ,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的。可是這次重新的品讀,卻品出了別樣的韻味。
傅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並不會壹直長篇大論講大道理,而是利用書信嘮叨些家常事,和兒子心對心地交流溝通,不會和兒子因為距離的遙遠而疏遠,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麽想的,筆下就怎麽寫,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中父子母子之間的愛才會讓我們覺得是那麽真摯、那麽純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做勢,這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每封家書中都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栽培和關愛,但在疼愛的同時,他也不忘對傅聰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這樣不僅讓兒子了解到家中父母的狀況,還能同時讓兒子不乏興趣地繼續看完家書,接受到教育。傅雷先生的這些家書,飽含著人生道理,讓傅聰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傅雷先生 對子 女從不苛刻,所以當我們讀完的時候會深有感觸,若是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對待我們,相信我們的生活就會快樂許多。但是又有幾位父母能做到想傅雷這樣的呢,沒有幾個。每位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並不是我們的父母苛刻,只是他們把他們的愛放在了培育我們的過程中,傅雷只是父母的傑出代表,但並不表示我們的父母就要和他所做的事壹模壹樣,所以,我們都不要抱怨父母,他們都和傅雷壹樣偉大!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3
“壹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壹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裏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情,還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著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壹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凈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脫,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壹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壹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 文化 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著他永遠秉承壹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著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壹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註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壹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舍,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煉上,都如高明的火炬壹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麽壹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4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為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取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壹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壹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壹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沈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妳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壹,我的確把妳當做壹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妳壹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妳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妳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妳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壹切,做壹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壹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己要做壹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妳,懂妳。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壹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壹個父親對壹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妳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5
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書單中,我挑選了《傅雷家書》進行研讀。我為傅雷父子二人精妙的文筆所吸引,更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而感動!
壹九七九年四月,當傅聰先生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儀式時,他的心中壹定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他再也見不到生命中最親愛的雙親,迎接他的已不是父母驚喜歡樂的笑顏,而是兩撮蕭然的寒灰。
可時光悠悠,情不斷,大海茫茫,心相連,在曾經的歲月裏,遙遙數萬裏的兩地之間,把父子的心緊緊連在壹起的,不就是這壹封封家書嗎?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清楚地看見傅雷先生為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跡嗎?人之愛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但人的事業卻永無止境,教育兒女,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為社會、為祖國所能盡的力量。作為孩子的第壹任老師,父親傅雷的愛,是那樣的深刻與深遠。盡管在壹次次的運動中飽受摧殘,但他不改其誌,始終如壹地熱愛祖國,以高度負責的心力為社會、為祖國竭盡所能,用書信、用教誨使身在異鄉的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建立心的結合。傅雷先生是剛毅堅強的,他用壹生告訴我們:壹個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與迫害,陷入暗無天日的絕境,但真實的光亮不會就此湮滅,微弱的光茫終將照徹人間,得到尊敬與愛。
傅雷先生可以如此頑強地直面人生的風雨,那我們呢?初二已成歷史,殘酷的初三已然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裏斯本海岸上羅卡角鐫肯萄牙詩人卡蒙斯的這壹名句,確實給人以雄壯之感。暴風雨不是我們人生的盡頭,壹切波折與晦暗都會過去,而且總是很快、很快。人的光榮,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敗屢起。相信,經受暴風雨洗禮後的我們,等來的都是驚喜。
在那大海的航程上,不只有生存的奮鬥,那裏還有愛、有夢想,更有永不停息的追求!去奔跑吧,心裏蕩滿波浪,將茍且甩在身後。去擁抱詩意與遠方,去實現那藍色的夢想,就像傅雷先生那樣,將光和熱永遠留在心中,凝結在行動上。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6
有人把母愛比喻成壹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著它迷人的芳香;而父愛就是壹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著它那獨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書》中的那位父親。
在壹封封或長或短的書信中,傅雷作為壹名父親,對於兒子的關心與想念溢於言表。“親愛的孩子,妳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妳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壹天不想著妳,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麽。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壹幕幕的形象壹樣,我和妳媽媽老是想著妳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 故事 。”妳看,字裏行間都飽含著傅雷的愛子情深。
傅雷作為壹位長者,對兒子的教導與叮嚀更是時時刻刻。“末了,以後妳再不能自費航空來回;為國家著想,航空票開支也太大,而火車來回對妳的學習時間又有妨礙。總而言之,希望妳全面想問題,要分出妳目前的任務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單從壹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妳幾句才好。回想壹九五壹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妳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妳從此註意整個的修養,將來壹定能攀蹬峰頂。”都說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妳說,傅雷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教育兒子先做人,後做事,怎能不讓我們感動?
而傅雷也扮演著他兒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在信中,他以相當多的篇幅與自己的兒子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談藝術修養;當兒子遇到煩惱,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細致而深刻的言語與兒子交流溝通。
正如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壹、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壹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
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壹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壹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看似平常的壹張張書信,卻又不平常。因為那背後是滿載著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摯愛、期望,那是父愛!
這時,我如夢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視的就是父親的愛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到家來聚會。她們都都說阿姨的手藝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實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媽媽在廚房與餐廳之間忙前忙後,而我卻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絞盡腦汁想 菜譜 ,菜市場精心挑選蔬菜,到最後壹盤盤美味的佳肴擺在面前,這壹切壹直都是背後的父親付出的辛苦與設計最多啊!
向來只有贊頌母愛的偉大,可又有誰知道藏在背後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愛!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7
《傅雷家書》既展現了“慈母嚴父”式的中國傳統家庭,又展現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傅雷家書》不僅是表達舐犢情深的壹封封書信,還是壹本具有人生哲理的書。
這兩位不同領域上的巨人用心靈上的溝通和言傳施教締造了《傅雷家書》,這壹本不朽的作品。它將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等品質找車人間。“作為壹個藝術家,要先懂得做人。”,當傅雷在漫漫家屬中,用他的錚錚風骨,為傅聰樹立壹個良好的榜樣。
當傅雷借著燈光,在不斷思索,最終在家書上寫下“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妳做個警鐘……”當他將那壹封封家書寄給大洋彼岸的服從,他總盼望,傅聰能盡快回信。
傅雷不僅是壹位優秀的翻譯家,還是壹位成功的父親。在家書中,每壹封都寄托了思念之情。他對於傅聰國外的生活起居也十分關心,甚至達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兩人已超越了普通父子的關系。在我看來,他們更像是朋友,他們的心始終連在壹起。
洋洋灑灑的家書寄托的是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貫穿的是人生哲理,表達的是對於祖國和家的熱愛。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會感受得到那深切的希望和淳樸的愛。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8
每壹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壹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壹。壹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誌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啟了壹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麽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9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並沒有沈浸在那份成就裏,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妳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妳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妳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妳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妳能堅強,我就壹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壹半靠人力,壹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妳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妳,扶掖妳。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妳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妳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說:“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壹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於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壹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壹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並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便都在這裏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壹封信中“壹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妳逐漸會學會這壹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妳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妳能堅強,我就壹輩子放了心!”堅強說到底就是擁有壹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峰。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同的美好願望。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10
第壹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沈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壹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裏之外兒子的每壹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壹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的家訓。傅雷以壹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妳前信感到什麽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妳預告,這種精神消沈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著又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妳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妳,又該誰來安慰妳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說,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沈。如“人壹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沈,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壹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妳緊張,低潮不過分使妳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 雨水 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感悟及收獲10篇相關 文章 :
★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感悟10篇
★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與收獲10篇
★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10篇
★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10篇
★ 傅雷家書的感悟心得5篇
★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10篇
★ 傅雷家書感悟5篇
★ 《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感悟6篇
★ 《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 2021《傅雷家書》感悟收獲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