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古代的三思是哪三思

古代的三思是哪三思

主要指思危,思退,思變。思危,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危險的地方;思退,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思變,壹旦有機會,就要努力抓住去改變當前的處境。

出自戰國孔子弟子《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辦事,要反復考慮多次後才行動。孔子聽到後,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擴展資料: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賞析

孔子在這裏又給人們壹個重要的提示,凡事都有壹個度,慎重如果過了頭就變成怯懦了。“三思而後行”是壹句傳世名言,很多人奉之為處世法則。但是,孔子卻告訴人們,凡事的確應該考慮利與弊,但是思考太多,便會猶豫不決,可能錯失行動的時機。因此,孔子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前人對此已有領會:“

凡事三思,壹般總是利多弊少,壹個人做事過於謹慎,顧慮太多,就會發生各種弊病。處事多思是好事,但過分了也不盡善,這與孔子“過猶不及”思想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