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課文的教學環節的名稱設計中突現“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節,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壹種強化。
2、課堂上引導學生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壹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壹切。
3、課堂上讓學生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節中又分別有所側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範,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妳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並說說妳為什麽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環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課堂上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壹環節,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壹步完善。
正是本著以上的設計,使學生在品、讀、悟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課文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