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壹個人們思想活潑,言行較少拘束,儒釋道三教並存的開放的朝代;
唐,壹個封建統治下,唯壹壹個政治氣氛寬松大度的朝代……
當我們用手指摩挲那壹頁頁有質感的歷史紙張時,史家們用壹個個飽蘸贊譽之情的方塊漢字,把壹個令後人充滿了無限向往的盛大帝國,推介在讀者的腦海裏。
而當我們虔誠地捧起那本被奉為經典的《唐詩三百首》時,吟詠間,漢語之美讓我們沈溺不能自拔。
於是,憑借史書、詩集,這傳統的樸素的媒體,我們得以回望壹千多年前那段綺麗的時光。
那段時光的確綺麗,從大漠逶迤的駝隊,到江南潺潺的清泉;從天上之水的滔滔黃河,到壹覽眾山小的巍巍泰山;從承上啟下的陳子昂到攀上巔峰的李白、杜甫……壹個個屹立在中國詩壇的巨匠,在這段時光裏縱橫捭闔,馳騁才力,發抒性靈。
是的,那時光真的太過綺麗,以致於我們蒼白的想象無法窮盡。這時,壹個個鮮活的音畫撲面而來:滄桑大地沐浴於陽光、風雪中,大漠逶迤的脊線上,駝鈴漸響,復沓著《陽關三疊》的遺韻。耕牛、紡車、搖曳的燭火……那曾在文學史上被敷以濃墨重彩的篇章,因壹部二十集的電視片——《唐之韻》,以立體的姿態再現了那段時光的浪漫氣質,在每壹個觀眾的心底撞擊出審美的沖擊波。
電視語言的魅力在於直觀,在於給人耳目同時的震撼。《唐之韻》壹開篇,把壹個封建時代難得的英明君王——唐太宗隆重介紹給觀眾,我們的思緒隨著鏡頭裏那座已成土堆的“昭陵”拓展開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壹個帝國終於屹立在中原大地。而成為唐代這個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帝國的最強音的,不是金戈錚錚,不是鐵蹄踏踏,不是管弦,不是絲竹,而就是唐詩!
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每壹個學中文,讀過中國文學史的人都有這樣的常識。然而,如果這個常識僅以常識存於我們的記憶之庫,它會理性得沒有溫度,沒有質感。可壹部電視片,用壹個個實在的畫面,用我們諳熟的那首《陽關三疊》,用詳實的文學史料,用精當的文學評論,恰如其分地烹調出壹道審美的饕餮大餐。
什麽是盛唐之韻?解說詞中壹首首耳熟能詳的詩歌是韻;解說詞列出那壹位位詩歌巨匠的氣質是韻;解說詞描繪的山川江河是韻……而貫穿於每壹集的背景音樂更是韻。
韻,在視覺角度,是色彩的和諧流暢。在電視片裏,中原大地的黃土,黃土地上的蔥蘢,蔥蘢之間的詩意盎然……韻味在眼睛裏壹點點聚焦。
韻,在聽覺範圍,是音聲相和,是輕吟慢詠,是天籟之希。《唐之韻》的背景音樂僅是《陽關三疊》及其變奏。厚重的鐘罄簫鼓壹次次敲擊我們的胸膛,壹次次舒展我們的呼吸。蒼茫大地為這韻律而肅然,為這韻律而擊節、而踏步……韻味在耳朵裏壹聲聲入扣。
無需再贅述那壹位位詩人,壹部文學史裏,我們早與他們握手;無需再念出那壹句句華章,壹部全唐詩選,我們曾經、永遠把它們吟唱。但,當唐代那段輝煌的歷史,和詩歌聯姻,唐詩在千年後與現代媒體——電視聯姻,幸運的便是我們!
在音畫俱美的《唐之韻》中,領略千古唐詩的風骨,把《唐之韻》這樣的優秀電視讀物推薦給愛詩的人,讓“唐三彩”般絢爛、《陽關三疊》般空闊的韻味,彌漫在我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