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的原文及翻譯壹字壹句如下: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翻譯:
公輸盤為楚國制造雲梯這種器械,造成之後,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從魯國出發,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郢都,見到了公輸盤。
公輸盤問:先生有什麽見教呢?
墨子先生說:北方有壹個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
墨子先生說:請讓我獻上十金。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從來不殺人。
墨子先生起身,再次拜見,說:請讓我解釋壹下。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雲梯,將要用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麽罪呢?楚國在土地上是多余的,但在民眾上卻是不足的。葬送本已不足的民眾去爭奪已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無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的。
知道這個道理而不去爭辯,不能說是忠誠的。爭辯而達不到目的,不能說是堅強的。您若同意我的道理,不去殺掉宋國無辜的民眾,不能說是明白事理的。
公輸盤被說服了。
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停止計劃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向楚王說了這件事了。
墨子先生說:為什麽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公輸盤說:好的。
翻譯的方法:
1、直譯法:這是把原文的字詞直接翻譯成目標語言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翻譯中是最常用的,因為它能夠保持原文的語法結構和表達方式,同時也能保留原文的比喻和形象。
2、意譯法:這是在無法直接翻譯時,根據原文的意思進行翻譯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翻譯中是必要的,因為有些原文的字詞在目標語言中沒有對應的表達方式,或者因為原文的表達方式在目標語言中無法被理解。
3、音譯法:這是根據原文的發音在目標語言中尋找相似發音的文字進行翻譯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翻譯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