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壹面,城墻如壹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壹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壹條河街,人家房子多壹半著陸,壹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河中漲了春水,到水逐漸進街後,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壹端搭在屋檐口,壹端搭在城墻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裏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某壹年水若來得特別猛壹些,沿河吊腳樓必有壹處兩處為大水沖去,大家皆在城上頭呆望。
賞析:
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妳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墻如壹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張曉風《初雪》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壹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壹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壹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壹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壹堆濃郁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裏下手,都不能拔開壹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壹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壹樣飄緲了。妳們想,我在這樣壹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妳們寫信,我的心裏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這種溫暖是從哪裏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裏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郁”、“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壹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