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壹番認真地思考,筆者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會有極大程度的導向和迷惑作用,這個極大程度之深,十之八九的人不能走出其原生家庭影響力的控制。如文中所寫,只看這壹批大學實習生的家庭情況介紹,便知道面試的那壹天,哪幾個學生會來的很早,哪幾個學生會主動打招呼甚至是端茶倒水,哪幾個學生交談自如壹副自來熟的樣子。當然,實習生後續的發展也基本沒有偏離文章主人公的預測。
讓我借用文中三個實習生的例子來看壹下原生家庭的神秘力量。
小齊。父母經營著壹座規模不小的家具城,是標準的生意人。小齊留給面試官的第壹印象,他是壹個比較活脫的孩子,頭腦靈活,大大咧咧,能在面試的過程中和面試官談話自如,甚至開壹些小玩笑。小齊在結束面試面臨選崗的時候有壹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部門。這時,他的爸爸給了他壹個極其聰明的建議:大堂經理。銀行業務大廳是門面,領導壹走壹過都能看到站在大堂的人,時間壹長,怎麽都可以混個臉熟。果然,平時非常愛笑的小齊,在大堂經理的崗位上如魚得水,與其他同事配合融洽,很快便得到身邊同事的陣陣好評。在實習期即將結束時,小齊的爸爸又和小齊進行了壹次談話,他向小齊表示家裏並沒有能和銀行上層打招呼的人脈關系,讓小齊早壹步考慮如果不能留在銀行工作,那做哪個行業更容易。在實習結束後,轉為正式員工的名單中果然沒有小齊,不過在他的觀察中,發現銀行外聯下屬行業中充滿機會,於是做起了ATM安裝行業,在家庭資金的支持下,利用在銀行實習期間接觸的從業人員的人際關系,很快拿下多家銀行的單子,事業發展比較順利。
周周。她來自政府幹部家庭,媽媽是物價局處長。周周面試的時候就給面試官留下很有禮貌,很有教養的印象。周周與人接觸非常隨和,做事也十分低調,除此之外,她還是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女生,在實習期間受到多個男孩子的青睞。周周實習結束後成功轉正,並且崗位不在支行,而是直接去了分行外聯部門,與政府機關打交道。她轉正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周周的媽媽通過關系找到銀監局壹位副局長,這個副局長給大頭行長打了招呼,行長還沒見過這個周周,就吩咐人力資源部門寫好周周的實習說明,暗指將轉正的名額留她壹個。值得壹提的壹件事,周周在實習期間與壹個來自鄉鎮家庭的男孩戀愛,父母知道後,極力反對,爸爸直接約談了男孩,於是這段戀愛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周周與省廳幹部家庭男孩結婚,在婚禮上,周周的公公說的壹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妳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周周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始終是妳們堅強的後盾。”
治國。來自農村,家裏還有個弟弟。治國從小學習用功,成績很好,大學裏也是學生會的壹員得力幹將。到銀行實習後,他主動請纓到工作難度大的風控部門,每天抱著壹沓資料跑上跑下,有精神頭,幹勁足。人力資源考核官對他印象很好,並且不止壹次對他表示認可,可是到了決定轉正人員的時候,治國的部門老總說什麽也不肯留他,盡管人力部門表示治國在實習期的表現是出類拔萃的,但是老總就是不肯給他說話。後來,從小齊哪裏得知,治國的部門老總對治國的人品有看法,原因是,老總看見治國把兩包招待用的中華煙裝進自己口袋。而治國只是認為,他的父親也抽煙,但是舍不得買中華煙,正好銀行有招待用的,就帶兩包回去表示壹下孝心...很簡單的壹件事,讓老總徹底否定了治國,後來治國還帶些土特產到部門老總家,聽說老總的老婆覺得那些土特產不是很幹凈,就扔掉了。後來治國和壹個像他壹樣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同學結婚,在省城供著壹套70平方的房子。治國的父親出了7萬首付,他們老兩口帶著治國的弟弟與治國兩口子住在這套房子裏。
小齊的商人家庭,雖然沒有過硬的社會背景和人脈關系,但憑借敏銳的商業頭腦,靠著“混個臉熟”,發現商機,走上生意道路,殷實的家底讓他不會有太多金錢方面的壓力。周周的家庭,是那種自己不用很努力,也可以被強有力地推著向前走,不用對未來做如何打算,父母總是先壹步把路鋪好,自己只需要安安穩穩地走在父母鋪好的路上。治國的家庭沒有什麽資源,想擁有好的條件只能靠自己去創造機會,但是治國家庭的可怕之處不是資源的匱乏,而是觀念的狹隘。治國到最後也不知道奪去他工作機會的就是那兩包裝滿愛心的中華煙,周周不會去拿,因為周周家抽煙也抽比這個更好的,小齊也不會拿,他完全可以自己去買。但是,在治國這裏,這兩包煙超出了他心裏可以接受的消費價格。治國的父親壹直對培養出壹個治國這樣的孩子感到自豪,與人交談,便是他們老兩口多麽不容易,如何省吃儉用給治國拿出7萬首付,治國的父親認為,他把治國培養成才後,治國對他弟弟的發展也要出把力,幫幫他。
社會就是如此現實,很多東西是壹出生就決定的,就像有的家庭的孩子從來就沒有缺過零花錢,有的孩子卻只能聽父母說掙錢多麽不容易。對於條件優越的家庭來講,孩子在衣食住行的投入足夠多,接受良好的教育,出去增長足夠的見識,接觸同樣眼界開闊的人,結交同樣素質教養高的朋友,這樣的孩子成功的機會更大,正所謂“人擡人,越擡越高”。但是,對於條件很差的家庭來說,壹家人圍繞的重點始終是這幾口人的生計問題,好多家庭都難在壹個“錢”字,好在絕大多數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還會高看壹眼,再窮不能窮教育,重視教育,就是寒門弟子逆襲成貴人的救命稻草。不過,只有教育,對壹個人的成長還是遠遠不夠的。物質和閱歷的匱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窮苦出身的孩子容易因為極其緊俏的生活變得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壹提到想買個什麽東西就會被父母呵斥浪費的孩子,總是看上去不夠快樂;被約束在家學習或做事的孩子,很容易造成性格的內向。父母的性格因素就更不用說了,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更是直接,有效。往往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會比較自信,甚至有壹點冷傲;經商家庭的孩子足夠活脫,為人圓滑,小聰明很多;政府機關家的孩子往往很講禮數,做事沈穩,比較世故;農村家庭走出的孩子大多數也是比較樸實用功,也有壹些顯得木訥,內斂。比較壹下,出身寒門的孩子能從原生家庭獲得的助力是最微薄的,甚至,有的孩子不但沒得到什麽助力,得到的反而盡是壹些不利於步入社會發展的阻力。沒錯,這個世界本就不是處處公平的,這壹切都非常現實,是每個寒門弟子不得不面對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態度過於悲觀,讀罷,感覺盡是負能量。我想說,從寒門走向成功壹定是行得通的,寒門出貴子不壹定盡是奮鬥終生的血淚史。雖是出身寒門,但也是站在父輩的肩膀上,超越父輩成績,贏得更好的生活,本就是每壹個寒門弟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打破原生家庭的枷鎖,掙開思維的局限,把握住人生中少有的幾次關鍵機會,完全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的低谷,為新生家庭的摘下“寒門”的帽子。
(明日更後半部分,四個關鍵字:人品,學習,機遇,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