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確學習目的,強化興趣意識。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將聽錄音、講故事、演小劇等方法引入課堂。提高同學們參與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興趣濃。此外精心設計如對口令、找朋友、奪紅旗、爭當醫生等,分角色朗讀課文,都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有效途徑。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壹個問題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課堂中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便能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同討論並得出較滿意的答案。在教學中,教師鼓勵質疑,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滿足學生心理,鞏固學習興趣。要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讓壹個差生掉隊,就要滿足每壹個學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對中下成績學生的勞動成果要給予恰當並富有鼓勵性的評價,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獲得學習的動力。例如,我在班上開展口答、朗讀、表演、作文等各種比賽時,把學生分成攻關、沖鋒、躍進三組,比賽內容和要求都不同,分別評出優秀給予鼓勵。人人有參賽資格,個個有獲獎可能。經常滿足全體學生期望成功的心理,激勵後進生奮發向上,不斷培養和鞏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鼓勵發散思維,深化探索興趣。教學中采取“壹因多果”、“壹問多答”、“變式訓練”等方法,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種不同的見解(包括錯誤的見解),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麽,大膽設想不同的答案。並讓學生在假想故事結局的過程中擺理由,說道理。在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基礎上,對敢於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六、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廣泛興趣。如組織學生辦手抄報,成立各種興趣小組,開展普通話比賽、查字典比賽、智力比賽、書法比賽和作文比賽;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春遊、秋遊、開體育運動會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廣泛興趣,為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寫作能力,激發學習熱情,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七、聯系學生實際,引導遷移興趣。例如有些學生喜歡講故事,我就讓他們把故事編寫成作文,順其自然地把學生“玩”的興趣引導到閱讀和寫作上來。
八、教師全情投入,廣掘興趣源泉。例如,為激發學生對字詞句的錘煉產生濃厚興趣,我廣泛搜集漢字演變、字謎、古人煉字的故事、傳說中寫錯別字的趣聞等,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提高消滅錯別字和推敲字詞句的興趣和能力;為激發小學生的聽說興趣,我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將知識點設計成深淺不同程度的應答式和跳躍式提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聽說的興趣和能力;我還在課堂上開辟三分鐘節目,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暢談自己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的趣事。為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我鼓勵學生通過閱讀、集郵、繪圖、采訪、小實驗、小制作、小活動等多種途徑獲取知識。把部分質量較高的文章推薦到有關報刊發表,讓那些在學生心中“壹石激起千層浪”,給小學生學習語文帶來持久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