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某壹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聊齋誌異》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聊齋誌異》讀後感1壹個個狐仙鬼魅不在令人恐怖,嬉笑嗔怒之中都蘊含著深深的情義,讓我們好像走入了另壹個地帶。為了結情緣花妖,變化成人型的“竹青”、“聶小倩”,在人間演繹了壹段驚天動地的人妖之戀;為報恩到人間的“小翠”,讓我們記住了壹個大方的女子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畫皮》,因為它最恐怖。它說的是壹個女鬼借壹張畫皮變成美貌女子,王生受感,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異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
小說雖為虛構,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但它所體現的愛情觀、道德觀、價值觀是進步的向上的,歌頌了真、善、美,抨擊假、惡、醜,對如今的現實生活都能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要只聽片面之詞,不要因為是妖怪就討厭它,害怕它,也許它是很好很好的壹個好鬼。這個社會也有好的地方的,讀書真的是壹種腦力的鍛煉,而且對其他方面都有好處。這個社會也可以讓人認識到讀書是多麽的重要,而不是被逼無奈的看書;可以認識到好人還是多的;可以認識到社會競爭的猛烈,壹個不小心就會被淘汰。可是正因為這些,才讓孩子們認識到要上好的學校就得有好的成績,要打好基礎在小學和初中,只要是有動力的,有目標的,有耐心的,那就壹定能實現願望。
《聊齋誌異》讀後感2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五本書。其中的《聊齋誌異》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聊齋誌異是我國清朝期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集,作者歷經30年心血的結晶,其中的不少篇章都被改成戲曲、唱詞、電影、課本文章……不同形式。受到了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歡迎、而這每壹篇章都令我回味無窮。
“聊齋”是清朝貢生蒲松齡的書屋,本書由此得名,書中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塑造了善良的狐仙花妖……人鬼之間的私情、雖說這本書都是談情說愛,但是、書中的490多篇,每個篇章都有不同的寓意和道理。
其中的“畫壁”(第壹章)令我記憶猶新、畫壁大概在20xx年出了電影、恰巧我又看過,主要講了孟龍潭在壹寺廟裏看見了兩壁畫、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突然、畫中壹名女子走了出來……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我既看過電影又看過文章,看的時候裏面的人物、語句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其中的《嶗山道士》主要講了:富家子弟王七遊手好閑、羨慕道家法術、於是就去嶗山訪仙學道、在回家的前壹天、他學會了“穿墻術”道士提醒他回家後不要炫耀、不可有邪念、否則則會失敗。結果王七回到家向妻子炫耀、卻不靈了、頭上還撞了個大包呢。告訴了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如果妳不勞而獲、不能吃苦、就不能。
在此、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
《聊齋誌異》讀後感3今天我們再來讀讀書吧!這本書名叫《聊齋誌異》,裏面有二十四個神怪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壹個合理的結局,而且並不恐怖,看完不會做噩夢,所有故事都不是連在壹起看的。
本書作者是蒲松齡。而這二十四個鬼怪故事中我認為最好看的是第二十四個故事——“乞仙”故事主要講:高玉成是名門世族之後,他精通針灸治病,無論病人富有還是窮,他都是毫無偏見的為他們治療。有壹次,高玉成去辦事,在路上遇見了壹個乞丐,乞丐的小腿上長了壹個大瘡,大瘡裏流出膿血,臭的讓人無法接近,高玉成把他帶回家,安頓在偏房裏。並且每天都為他治療,叫仆人每天送飯菜,過了幾日,乞丐漸漸精神了,就嚷嚷這要吃酒肉,高玉成讓仆人去為他準備,仆人嘴上答應了,但心裏想:乞丐太得寸進尺了,主人供他飯菜,他卻要酒要肉。壹天,高玉成看見仆人沒有按要求去做,就把仆人痛打壹頓,仆人恨透了乞丐,在夜晚,他放了火想要燒死乞丐,大家反應過來時,偏房已經燒成灰燼了。可乞丐卻毫無完損的在火中大睡,高玉成想到這不是壹般的人,便請乞丐吃飯,壹問姓名才知道叫陳九,陳九說:“我要走了,妳要去西山避難。”說完就走了。高玉成按照陳九的指點,去了西山,等到回來的時候,妻子說:“妳走的晚上,我夢見倆人闖進家裏找妳。”原來那兩個人是鬼差,就因為陳九的壹句話,高玉成才保住了壹條命。
這些都是虛構的,不過第九個故事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因此神話也有學習的地方。
《聊齋誌異》讀後感4《聊齋誌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誌怪小說,家喻戶曉,壹直流傳至今。
去年,我在爸爸的推薦下,看完了這本書。它是小說集,裏面有很多個小故事,短的只有幾十字,長的上千字,大多數都是有關神靈鬼怪的,讓人看了心驚肉跳。
可是,這本書的作者蒲松齡為什麽要寫這樣壹本奇特的書呢?我查了壹下,原來,蒲松齡懷才不遇,每次考試都因為官府腐敗而落榜。最後,他放棄了考試,選擇寫壹本書來諷刺清廷的腐敗,可是,這被發現了是要殺頭的啊!所以,他巧妙地利用了鬼神的名義把對清廷的諷刺和不滿深深地藏進了書中,使這本書從表面上看,只是單壹地講鬼怪;但如果看懂了,才發現這是壹本諷刺小說。
於是,我翻開書,又細細地看了壹遍,果然,裏面很多故事都具有濃厚的諷刺意味,還有的借助鬼怪講了做人的道理。比如:《促織》壹篇講蒲松齡所處的時代當大官不壹定要考驗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孝敬權貴;《畫皮》壹篇講不要被外表美麗的東西所迷惑,因為它的內心通常是險惡的;《狼夢》壹篇講官吏如虎狼般險惡;《聶小倩》壹篇講人要不貪不義之財……
總之,《聊齋誌異》是壹本“奇書”,蒲松齡也是壹位“奇人”,怎樣形容他呢?用郭沫若先生寫的那副對聯再好不過了:“寫鬼寫妖高人壹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誌異》讀後感5我非常喜歡鬼片,鬼故事也不放過,其中,就有聊齋誌異,那裏面有很多鬼故事,在此,我不能全部說出來,怕嚇著妳們,首先,看壹個搞笑的故事吧。
從前,有壹個賣梨的,他在壹個小鎮裏賣梨,這時,他看到壹個道士,道士說:“我吃妳壹個梨,妳又不損失多少。”就讓賣梨給他壹個梨,因為自己沒帶錢,而那賣梨的呢,就是不給他壹個,最後,還是旁邊的店小二幫他付了錢,道士呢就道了謝,他三口兩口就吃完了梨,他說:“我要梨,只不過要梨核,各位有沒有水啊?”有壹人無聊,就拿來滾燙滾燙白開水,道士看都沒看就接過來了,他把梨核埋好後,就用那白開水澆種子,然後又笑著說:“現在,我有很多的梨了,請大家吃吧。”說著,又嘰裏咕嚕的念了壹堆咒語,地上迅速長起了梨樹,別人都驚呆了,然後,就離開了,留下那麽多人在那圍觀,賣梨的也在那圍觀,這時,它才想起梨,結果,全沒了,這時,他才明白,原來,道士把他的梨全分給大家了。
雖然,這本書講的是鬼故事,但我覺得看這種書練膽,也不錯,原因是每次看這本書,我都不會做噩夢,所以,這才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如果妳覺得妳的膽子還可以,就壹來看《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讀後感6圖書漂流活動本周讀的是《聊齋誌異》,書中各篇短小精悍,描寫的各種人物生動形象令人過目難忘。我讀完《鞏仙》壹文後覺得很有體會。
作者通過對鞏仙的描寫,向我們活靈活現的展現出壹個憨頭憨腦、成天樂呵呵的道士形象。他很有智慧,他想進王府賞花,無奈看門人和太監不放他進去,他就略施小計,用銀兩疏通了看門人和太監,就略施法術,可他又厭惡食財的太監,就戲弄他。表現出他是壹個粗中有細、愛憎分明的人。
他常年居住在尚秀才家中,很感激尚秀才對自己的幫助。當得知尚秀才有心上人後,他就施展法術,幫助尚秀才與自己心愛的人,相親相愛,他得知尚秀才將會有壹個孩子時,他竟用自己的道袍把壹個剛生下來滿身血汙的嬰兒帶回來。表現出他是壹個仁義的人。
當他知道自己將要離開人世時,還不忘把自己的道袍留下,因為這個道袍可以救很多人。他是壹個善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
這本是啟發和教育人們要揚善除惡,濟貧扶貧多做善事。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聊齋誌異》讀後感7在暑假裏我看《聊齋誌異》聊齋誌異是壹本鬼小說,有許多中國歷代靈異、誌怪的鬼怪傳說。《聊齋誌異》的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齡,蒲松齡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包含著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所展現對美好情感裏人難以忘懷。
《聊齋誌異》裏有很多種類型的故事,比如:陰間故事,奇異故事,人仙故事、人妖故事、人鬼故事……每壹類的故事都很精彩。
《聊齋誌異》裏主要寫的是人妖故事和人鬼故事。
我覺得人妖故事裏寫的蠻好是《嬰寧》這篇文章,這篇故事主要講了壹個叫王子服的山東人在壹次元宵晚會上碰到了壹個貌美如花的姑娘,王子服回到家之後還是思念那給女孩,然後就壹病不起,家人找郎中看,也無法治好,王子服的哥哥吳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答應幫他去找那個女子。吳生找不到那個女子,只好騙王子服那女孩住在30裏外的西南山中,王子服聽了病馬上就好了,立刻去西南山說親。到了西南山,王子服真的碰到了那個女子,叫嬰寧,是自己姑媽的女兒,王子服在臨走之前想帶嬰寧回家,姑媽同意了。回到家,王子服和嬰寧舉辦了婚禮,在壹個晚上,迎寧告訴了王子服自己是狐貍精想讓王子服把自己的媽媽和爸爸埋在壹起,王子服按嬰寧的囑托去辦了,最後嬰寧為王子服生了壹個孩子,從此壹家人快樂的生活在了壹起。
《聊齋誌異》這本書語言精煉,真是壹好書。
《聊齋誌異》讀後感8這個周末,我讀了《聊齋誌異》壹書,它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蒲松齡書齋的名稱,“誌”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這本書大多說在談狐說鬼。其中,有反映了當時民風的黑暗的《促織》,《紅玉》;有揭示科舉考試時規章的種種罪端,如《葉生》,《僧術》;有贊揚百姓勇於戰鬥的精神的《席方平》,《田七郎》。最吸引人的就是描寫人與妖之間的愛情故事,如《青風》,《阿纖》等,寫得非常精彩。
我最愛看《聶小倩》這壹篇。
寧采臣在去金華辦事時,在廟裏遇到了燕赤霞。在晚上,壹個妙齡女前來調戲他,被寧采臣轟走了。第二天夜晚,她又來了,但卻是誠懇地告訴他,她是受妖魔脅迫,才去害人的,後來又告訴了他躲避的辦法,為了報答,寧采臣把聶小倩的屍骨移回了家。壹年後,寧采臣續娶了小倩,並有了三個有出息的兒子。
真是好看啊!
在蒲松齡筆下,那些妖鬼狐精,花妖水怪,不再讓人感到猙獰可怕,她們有的機智聰慧,有的正義勇敢,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是壹本值得我們看的好書!
《聊齋誌異》讀後感9今天,媽媽要搞大掃除,我也不情願的被拉到了搞大掃除的行列中,沒想到,這次大掃除竟清理出了壹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聊齋誌異》。
這本書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做的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連閻王爺都被收買了,使得席方平受盡毒刑,最後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沈冤得雪,席方平的這種勇氣讓我敬佩。這雖是以冥界影射,但卻反映了在古代“有錢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在這書中,寫愛情的故事較多,雖然我對愛情似懂非懂,但我還是被他們這種對愛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動了:如《嬰寧》,《蓮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顧封建的約束,勇敢的`追求愛情,進壹步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不自由,對人的約束.......還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如《葉生》中葉生因考試路考不中,郁悶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遺願,卻也只幫助壹個人考中舉人...........
這本書給我的影響甚大,讓我明白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麽的自由,讓我學會了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我也被蒲松齡這種正視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縛的精神感動.........
《聊齋誌異》是壹本好書,他評級黑暗,伸張正義.......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歡!
《聊齋誌異》讀後感10這個暑假,我買了壹本《聊齋誌異》。這本書筆鋒奇特,我只看了壹點,就徹底迷在裏面,不由自拔了。這本書,是我國清代文學巨匠蒲松齡的作品。裏面包含了491個鬼怪故事,是壹部花費蒲松齡40多光陰的文言短 篇小說。
此書分為四大板塊,第壹,作者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並嘲諷了貪財官汙吏、惡霸豪紳的貪婪與狠毒,筆鋒處處刺向封建政治制度;第二,揭露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囚錮與摧殘;第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感情,及為了這種感情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以衷心的贊美;第四,有些短片是闡述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故事帶有蒲松齡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正統教育意義。
剛才那些部分,都不發進取的浪漫主義情結。作者借用了夢境和上天下地的虛幻情景,沖破了現實的束縛用以推動情節,解決現實空間無法解決的矛盾。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書癡”,裏面講述了壹個書生在書裏找出了個名為“顏如玉”的女人,並與她度過的奇緣故事。
這本能讓讀者們笑、哭、感動的書,我必須會好好珍惜。
《聊齋誌異》讀後感11今天,媽媽給了我壹本《聊齋誌異》給我看。我拿起書就看了起來,不壹會兒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在書裏,我看到的故事都是神鬼傳說。裏面有壹個叫畫皮的故事。裏面講了壹個書生在橋上遇上了壹名女子,他把她帶到了壹間密室,壹天書生要去密室看壹下女子,但門關著,從窗戶看,發現是壹個女鬼正在扯下身上的畫皮。書生晚上在床上睡覺,女鬼壹下子沖進來,把書生的心拿走了,書生的妻子陳氏哭了三天三夜。後來有個道士告訴她,在街上有壹個乞丐,說他能夠起死回生。陳氏便求那個乞丐,乞丐吐了口口水讓她吃下去,她吃下去後,回家又大哭起來,突然從嘴裏吐出來了壹顆心,陳氏趕忙把心放在書生的肚子了,把傷口縫了起來,第二天壹大早書生就活過來了,道士也把女鬼給收了。
讀完這個故事以後,我知道了不論做什麽事都不要被眼前的表現像給迷惑了。比如說壹名男子,雖然長的很帥但不壹定心地善良。記得有壹次電視上說。有壹名女子,長的非常美麗,表面上她有壹個男朋友,但在背地裏還有四個男朋友。她經常以自己生病為由向她的五個男朋友要錢,就這樣過了幾年,女子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後來才知道那女子用他們的錢開了壹家自己的公司當了女老板。她的五個男朋友都後悔沒有看清她以前的真面目,而是被她的美麗外表給迷惑了。
《聊齋誌異》讀後感12《聊齋誌異》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壹,是由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寫的,裏面大多講了狐仙,妖魔,花神,鬼怪等,故事情節驚險刺激。
剛讀這本書時覺得很嚇人,心裏挺忐忑的,晚上睡前都不敢看,可是讀了壹會,就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賭符》是我感覺最嚇人的壹個故事了,《瞳人兒》是最好笑的壹個故事了。
接下來我就把《瞳人兒》的這個鬼故事給大家介紹壹下。
《瞳人兒》說的是古時候,長安壹個叫方棟的書生,才華出眾在當地頗有名氣,不過這人舉止輕浮行為很不檢點。外出遊玩路遇出行的女子就跟在人家後面。清明節前壹天,他外出散步正巧遇到出行的美女,他就象丟了魂壹樣的跟在後面,被美女發現後對他發火,然後抓壹把土扔向方棟,方棟來不及躲閃壹下子被土迷的睜不開眼了。不幾天的功夫方棟眼上長了壹塊跟銅錢壹樣厚的膜,吃什麽藥也不管用,方棟很後悔自己當時的行為。壹天,他突然聽到從左眼傳出壹個聲音和右眼裏面的在交流要出去玩,然後就有兩個小人模樣的東西打破眼膜手拉手的走出來,慢慢地方棟視力就恢復了,他非常高興。
從此,越發懂得自律,註意自己的言行。當地的人對他的品行都贊嘆有加。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律,幹什麽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別等遇到麻煩再去後悔莫及。《聊齋誌異》這本書裏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推薦大家有空也看看這本書!
《聊齋誌異》讀後感13這幾天,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壹本厚厚的《聊齋誌異》。是什麽東西這麽吸引我呢?哦!原來是裏面的情節寫得很精美。尤其是書中的《趙城虎》這則故事特別好玩兒。它講是壹只通人性的老虎。
壹天,壹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的兒子上山砍柴,不料被壹只饑餓的老虎給吃了。老奶奶聽說後嚎啕大哭,但是又壹想光哭有什麽用,還不如到縣衙去告狀。她到了縣衙後帶著哭腔說:“我的兒子被老虎吃了。”縣官遺憾地回答道:“我們只逮捕人,不逮捕老虎。”聽了這句話,老奶奶又大哭了起來。縣官沒辦法,只好問左右兩邊的人有沒有人肯去捉老虎。要知道捉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所以沒人肯去。
正在這時,壹個人醉熏熏地走了出來說:“我去”,說著拿起公杖就走。但等他酒醒了,立刻就後悔了,只好雙手空空地回來了,結果挨了板子。第二天清晨,他就去菩薩那裏訴苦。他剛剛要回去,忽然,壹只老虎撲了進來。那人嚇壞了。但那老虎不但沒有要吃他的意思,反而覺得很羞。於是,那人把老虎帶到縣衙去審問。審問過後,老虎就經常去幫助老奶奶。於是老奶奶就和這只老虎相依為命了。
我覺得《聊齋誌異》真是書中自我介紹的“曲折離奇的鬼怪故事,百讀不厭的古代奇書。”
《聊齋誌異》讀後感14這個暑假,我在家裏看了蒲松齡寫的聊齋誌異。聊齋誌異寫的是鬼神之間的故事,是神話故事,又帶著壹點民間故事的感覺。因為,它是由神話的方式來聲張民間的正義。
如其中的壹篇,叫做《種梨》。寫的是:壹個老鄉在街上賣梨,有壹個道士走了過來,懇求他給自己壹個梨,老鄉非但不給,還罵那道士。旁人看不下去,便用自己的錢買了壹個給道士。道士大口吃完梨,將梨核丟入挖好的壹個坑,澆了些水,轉眼間,梨樹長成了參天大樹,結了許多又大又甜的梨子。道士將梨分給人們,把梨樹砍了,背在背上,從容不迫地走了。老鄉看呆了,好不容易回過神,發現自己的梨不見了,車把手也斷了根,忽然明白了,那車把手就是梨樹,而樹上的梨,就是自己車裏的梨啊!老鄉去找道士,可他早就不見蹤影了,老鄉追悔莫及,他垂頭喪氣的模樣讓人們都笑了起來。我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妳不對別人善良,別人不會對妳善良,妳對別人斤斤計較,妳就會損失更多。
還有《嶗山道士》、《姊妹易嫁》、《罵鴨》……都講述了不同的道理,有的講的是不能愛慕虛榮,有的講的是不能以財取人,還有的講的是不能起壞心……
《聊齋誌異》讀後感15這故事主要講了:“在浙江裏有壹個人叫寧采臣,為人豪爽。又壹次去趕考,看到了壹座寺廟,天也快黑了,便進廟求宿。
寧采臣很喜歡這裏的幽靜雅致,就坐在門前等僧人回來。傍晚時,有壹個叫燕赤霞的人回來了,寧采臣便向他求宿,得知這裏沒人後就打算在這多做幾天。
半夜時,忽然有人進到了他的屋子裏。他起身壹看,發現是壹位年輕女子,女子說想和他睡在壹起。可女子萬方請求,寧采臣也不得答應,於是就走了。過壹會兒,她又回來了,給寧采臣了壹個金錠,寧采臣把金錠毫不猶豫地給扔出門外。
第二天有個書生帶著仆人過來應考,他們在寺廟的壹個空房住了下來。不料這個書生在當天夜裏就暴死了。晚上,燕赤霞回來了,寧采臣問他知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死因,燕赤霞說這是鬼魅幹的,寧采臣不信,沒有放在心上。
這天半夜,那個女子來了,比前些的態度好壹些,認真的對寧采臣說了她的身世和所發生的事,還叫他今天晚上他和燕赤霞壹起睡,因為他不是壹個凡人。
這天晚上寧采臣聽了聶小倩的話和燕赤霞壹起睡。在壹更時分,寧采臣發現窗外有壹個人影漸漸走到門前。這時有壹把短劍忽然從壹個箱子裏飛出來刺向惡鬼,不知燕赤霞什麽時候起來了,對寧采臣說:“我是壹名劍客,我剛剛用這把短劍將妖怪刺傷了”
第二天寧采臣就回家了。”
我從這個故事裏明白了壹個道理,做人不可以貪財好色,要非常正直,才不會有悲慘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