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三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壹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壹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壹、猜壹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麽節目,在什麽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壹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麽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壹些時刻。

 2、討論壹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於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壹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遊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2.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壹說壹個蘋果的重量是250(),壹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麽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壹車蘋果的重量是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麽***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壹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壹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擡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妳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擡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擡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壹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妳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壹說,日常生活中什麽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裏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壹想,填壹填

壹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壹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妳學會了什麽?知道了些什麽?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壹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3.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壹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壹分壹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麽多老師和咱壹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著壹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壹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著指揮長壹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壹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著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壹個數的時間就是壹秒,“秒”也是壹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壹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壹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壹)觀察鐘面模型,復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壹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壹聽,看壹看,說壹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壹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麽走的?(演示:鐘面上,秒針伴著“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壹小格的時間就是壹秒。

 板書:秒針走壹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壹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壹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妳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壹下,這壹次要想壹個辦法在心裏記壹記1秒有多長。

 (2)說壹說,妳是怎麽記的?(拍壹下手、跺壹下腳、說2個字、點壹下頭)

 (3)妳感覺1秒怎麽樣?(學生發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請妳閉上眼睛,來感受壹下10秒有多長。當妳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妳的小手,記住妳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後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遊戲嗎?提高壹下難度,感受壹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遊戲活動

 師:這個遊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壹個同學看鐘面,另壹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壹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壹個禮物給大家,送壹段美妙的音樂來輕松壹下,我們壹邊聽音樂,壹邊用妳自己的方法感受壹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壹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著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壹下這段音樂。不過這壹次,請妳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麽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壹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壹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壹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壹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壹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妳10秒,妳覺得能幹什麽?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幹什麽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裏我給大家準備了壹篇和壹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壹件事來作實驗。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麽多收獲,那如果只給妳1秒妳能幹什麽呢?學生交流。妳們認為1秒幹不了什麽?是這樣嗎?就讓我們壹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壹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妳有什麽收獲?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獲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後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4.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壹、教學目標

 (壹)知識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認識質量單位噸,感知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噸的質量觀念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目標分析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壹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素材,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噸是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學中組織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1噸。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去感知1噸有多重,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教學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位的換算,讓學生根據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進行推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能熟練運用1噸=1000千克,正確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學生自己準備的1桶水、1捆書等

 五、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去動物園玩嗎?妳們都喜歡什麽動物,來看看大家了解這些動物們有多重嗎?(課件出示以下動物圖片)

 壹只鸚鵡大約重35()。

 壹只小兔大約重3()。

 壹只東北虎約重350()。

 壹頭大象約重5()。

 鸚鵡、小兔、東北虎的體重為什麽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說說妳的想法。

 這裏大象的體重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還合適嗎?

 大象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妳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舉例說明。(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出示課本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用符號“t”來表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接下來在用千克表示比較重的物體質量是否合適時,引起學生已有認知的沖突,產生用新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的需要,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1)思考:1噸有多重?噸和千克有什麽關系?

 (2)(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3)(出示圖片)壹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只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噸確實是壹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量單位。

 2、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1)***同體驗1噸的重量。

 每小組準備10千克壹袋的大米,每人抱壹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導學生推算多少袋有1噸。(課件演示100袋是1噸)

 (2)分組活動,感受1噸的重量。

 ①每小組可以準備壹桶水、壹捆書、壹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學親自抱壹抱、擡壹擡、背壹背。

 ③通過算壹算、估壹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④分組匯報結果。

 (3)課本第32頁做壹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通過推算得出結論。例,兩頭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後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壹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

 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後,匯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壹做。

 壹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

 (6)壹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34頁第1題。

 這是壹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壹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3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壹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壹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

 引導學生發現“1000千克的機器,已經是1噸了,和它同車的機器質量不能超過1噸”。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壹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壹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並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麽知識?妳有什麽收獲?

 2、課本第34頁第5題。

 了解壹下妳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妳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壹下,可以采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壹步回顧和反思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5.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壹、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壹項田徑項目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壹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說:“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妳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妳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妳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壹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妳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妳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麽算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壹摸長方形的壹組長邊,再摸壹摸長方形的壹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壹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壹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數據,再算壹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妳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給大家展示壹下。(學生說教師板書。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板書)

(1)6+4+6+4=20(厘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厘米)周長=長×2+寬×2

(3)(6+4)×2=20(厘)周長=(長+寬)×2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妳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妳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壹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厘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厘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妳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妳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麽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妳們幫它來算壹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妳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壹下誰走的路長?(壹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壹樣多,經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妳量出需要的數據,並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壹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壹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厘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壹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壹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壹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壹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妳有什麽收獲嗎?

2、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去仔細發現,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