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什麽是急性黃疸型肝炎?如何治療?

什麽是急性黃疸型肝炎?如何治療?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乏力、食欲缺乏、惡心、肝大及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肝炎病毒型別不同,預後各異。人類感染甲—戊型肝炎病毒後均可引起急性黃疸型肝炎。潛伏期:甲肝平均30天(15~45天),乙肝平均70天(38~180天),丙肝平均50天(15~150天),丁肝可能與乙肝相似,戊肝平均40天(10~70天)。各型肝炎臨床表現相似,臨床上分為三期: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總病程2~4個月。①黃疸前期:起病急,多有不同程度發熱伴全身不適,1~2天熱退,但乏力、食欲缺乏等癥狀加重,血清ALT明顯增高,本期持續1~21天。②黃疸期:乏力、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癥狀加重,伴尿黃,鞏膜、皮膚黃染,血清總膽紅素增高,血清ALT明顯增高,肝臟輕度腫大,質軟。本期持續2~6周。③恢復期:起病4~6周後黃疸消退,癥狀好轉或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持續1~4個月。肝功能檢查:①血清GPT明顯升高,黃疸前期即明顯升高。②血清蛋白檢測。急性黃疸型肝炎血清蛋白正常,部分患者可因肝損害合成白蛋白的功能下降,導致血清白蛋白下降,恢復期多正常。③尿二膽檢查。急性肝炎早期,尿中尿膽原增加,黃疸期尿膽紅素及尿膽原均增加。④血清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均增高。乙型肝炎(HB):單純表面抗原(HBsAg)陽性,不能確診為急性乙型黃疸型肝炎,尚須排除HBsAg攜帶者或輕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或與其他類型急性肝炎重疊感染。下列檢查有助於兩者的鑒別:①本次發病前曾做乙肝三系檢查陰性,本次發病後HBsAg陽性,可診斷為急性乙型肝炎。②本次發病後HBsAg陽性,抗HBe-IgM陽性且滴度較高,抗HBc-IgG陰性亦提示急性乙型肝炎。如抗-HBc-IgM陰性或低滴度而抗HBc-IgG明顯陽性者,則提示慢性乙肝感染的急性發作或重疊感染其他類型肝炎。

丹參赤芍虎杖湯功用活血化淤,清熱解毒。

主治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丹參10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虎權6克,澤蘭6克,大黃3克。

加減用藥若濕重者,加茵陳、澤瀉、黃柏;嘔惡者,加法半夏、竹茹;納呆者,加砂仁、白術;腹脹者,加木香、陳皮。

用法每日1劑,濃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個別患兒嘔吐癥狀嚴重的可結合輸液支持療法,嘔吐改善即停。1個月為1個療程。

茵楂丹參二苓湯功用清熱祛濕,健脾活血。

主治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20克,山楂20克,丹參10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煮沸20分鐘濾出取液,分早、中、晚3次服,7天為1個療程。

註意事項對於不能進食,頻繁嘔吐、脫水癥狀明顯者,可以補液對癥支持治療。

出處李勝明.茵楂丹參二苓湯治療小兒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108例.四川中醫,2000,18(11):40利肝湯功用利濕、瀉熱、化淤。

主治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21~30克,萆薜6~15克,虎杖6~15克,赤芍6~15克,柴胡6~10克,澤瀉6~10克,法半夏6~10克。

加減用藥納呆者,加麥芽、雞內金:肝腫大者,加丹參。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15劑為1個療程。

出處嶽在文.利肝湯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黃疸型肝炎60例.新中醫,1995,(1):48急肝湯功用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淤消滯,疏肝利膽益脾。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10~30克,丹參10~30克,麥芽30克,山楂30克,板藍根20~40克,蒲公英20~40克,白豆蔻3~12克,甘草6克。

加減用藥胃痞滿者,加厚樸、白術、佛手;濕偏重者,加薏苡仁、茯苓;熱偏重者,選加梔子、黃柏、龍膽草;淤血者,加穿山甲、郁金,重用赤芍;陰虛者,加南沙參、玉竹、石斛,去白豆蔻;體虛者,加太子參;便秘者,加大黃;肝脾腫大者,加鱉甲;余黃不退者,加秦艽;嘔吐者,選加藿香、竹茹;合並胃炎者,加小陷胸湯;蛔蟲性腹痛者,加烏梅丸;感冒者,加荊芥、防風。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註意事項適當休息,忌食酒、辛辣等助熱之品。

出處薛樂斌.急肝湯治療黃疸型肝炎138例.陜西中醫,1994,15(7):30利膽湯功用清肝利膽,化濕退黃。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20克,澤瀉20克,茯苓20克,厚樸20克,板藍根20克,柴胡15克,梔子15克,龍膽草5克,大黃5克。

加減用藥濕重者,增加茵陳、澤瀉、茯苓、厚樸、龍膽草的劑量;熱重者,增加板藍根、柴胡、梔子的劑量;便幹者,大黃可增至10克;食欲減退者,加雞內金、山楂等。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出處翟輝,鄭洪武,翟傑.利膽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51例.中醫藥學報,2001,29(1):10加味茵陳蒿湯功用清熱利濕,疏泄肝膽,涼血散淤。

主治急性重癥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60克,焦梔子15克,大黃15克,炒黃芩15克,黃毛耳草50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茜草15克,炒牡丹皮15克,炒白術15克,炒枳殼15克,谷芽15克,大腹皮10克。

加減用藥右脅脹痛者,加延胡索10克;納呆,脘痞甚者,加焦神曲20克;口膩苔厚者,加青蒿、佩蘭各10克;小便混濁者,加澤瀉20克。

用法上藥用適量溫水浸泡30分鐘後,文火煮至將沸,改用大火煮約8分鐘,取液等溫熱服,並隨藥液吞服進口犀黃(代)末、羚羊角(代)末各0?3克。配合外敷:采用新鮮毛茛全草1株,加白酒少量搗爛,取5克壓敷右手內關穴,上覆直徑為4厘米的圓形軟蓋,用紗布輕松固定。12小時後將藥取下,可出現1個水皰,用75%乙醇消毒後,在水皰邊側刺1小洞,任其淌盡黃水,爾後重新紗布包敷,待水皰再充盈時,再刺1小洞。創面勿用紫藥水。此法只能用1次。取梅根30克,美人蕉根50克,分別煮汁各1500毫升左右,晝夜代茶飲服。連服1個月。

出處倪吾峰.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急性重癥黃疸型肝炎12例.浙江中醫雜誌,2000,(8):326解毒利濕湯功用清熱解毒、利濕化淤退黃。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30~60克,梔子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龍膽草10克,敗醬草20克,虎杖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板藍根25克,澤瀉15克,白茅根30克,丹參12克,大黃9克,甘草6克。

加減用藥若黃疸重者,重用茵陳;發熱者,加黃芩、連翹、蒲公英;肝區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腹脹者,加砂仁、陳皮、炒萊菔子;惡心者加竹茹、藿香;肝脾腫大者,加鱉甲、三棱、莪術;轉氨酶高而持續不降者,加五味子;食欲不振者,加雞內金、谷芽、神曲。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取煎液400毫升,分2次服。小兒用藥量酌減。

出處陳寶林,郭誌玲.解毒利濕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45例.陜西中醫,2000,21(1):12茵藍苓術湯功用清熱解毒,利濕健脾。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30~50克,板藍根20~30克,茯苓15~20克,白術15~20克,甘草5克。

加減用藥熱毒熾盛者,加焦梔子、蒲公英;濕盛者,加澤瀉、豬苓、蒼術;腹脹噯氣者,加枳殼、厚樸、大腹皮;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肝區痛甚者,加延胡索、青皮;大便溏泄者,加白扁豆、山藥;頭痛甚者,加柴胡;若有出血傾向(如鼻衄)者,加三七、牡丹皮,白茅根;黃疸指數高甚者,加重茵陳;谷丙轉氨酶高甚者,加丹參、五味子;小便赤者,加郁金;郁滯日久或其他原因而致正氣損傷者,加黃芪、黨參;治療期間,若有感冒者,加荊芥、防風等。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註意事項適當休息,忌飲酒。

出處張平.茵藍苓術湯治療黃疸型肝炎82例.陜西中醫,1997,18(5):220肝炎解毒湯功用清熱解毒利濕、疏肝利膽、活血化淤。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30克,虎杖3克,金錢草30克,大黃10克,龍膽草10克,制香附10克,郁金10克,車前草25克,白芍20克。

加減用藥嘔惡者,加法半夏、竹茹;納呆者,加砂仁、谷芽、麥芽;腹脹者,加大腹皮;體弱者,加黨參、黃芪;黃疸消退後去龍膽草,加茯苓、白術。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取煎液500毫升,早晚分服,4周為1個療程。

註意事項個別患者若嘔吐癥狀嚴重,可結合輸液支持療法,嘔吐改善即停。

出處邱余新.肝炎解毒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56例.江蘇中醫,1998,19(5):2蒲虎湯功用清熱退黃,疏肝利膽。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蒲公英30克,虎杖30克,茵陳30克,車前草30克,制大黃10克,焦梔子10克,苦參10克,郁金10克,枳殼10克。

加減用藥黃疸偏深者,加巖柏草、田基黃、大黃(後下),並加重劑量,或用大黃20克,泡開水服之。熱偏重者,加黃芩、黃柏;濕偏重者,加制蒼術、厚樸、茯苓、薏苡仁;泛惡納呆者,加姜竹茹、陳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脅肋脹痛者,加炒柴胡、青皮、陳皮、木香;火毒甚者,加黃連、牡丹皮、赤芍等。

用法每天1劑,重者2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註意事項對抗HAV陽性有特效。

出處陳壽山.蒲虎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450例.浙江中醫雜誌,1995,(4):148茵陳復肝湯功用扶正祛邪,宣上暢中通下。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40克,茯苓15克,梔子10克,大黃10克,蒼術10克,藿香10克,車前子10克,五味子10克,大腹皮20克,丹參30克。

加減用藥熱甚者,加板藍根、虎杖、赤芍;濕甚者,加薏苡仁或合五苓散化裁;納呆者,加神曲、山楂、谷芽、麥芽;惡心嘔吐,心中懊依加黃連、半夏、竹茹;肝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青皮;皮膚瘙癢者,加防風、蟬蛻。

用法每天1劑,水煎3次,分早、中、晚3次溫服。

註意事項小兒隨年齡減量,煎後頻服。治療期間要充分休息,合理營養。

出處李方玉.茵陳復肝湯治療濕熱急性黃疸型肝炎158例.新中醫,1995,(12):44解毒活血湯功用清熱利濕,解毒活血。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60~100克,澤蘭10~30克,大黃10~30克,桃仁10~15克,梔子10~15克,紅花10~15克,柴胡6克,白術6~30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午、晚3次服用。若嘔吐不能進藥者,暫先外用瓜蒂7枚,赤小豆7粒,雀糞7粒,***研極細末吹鼻,2小時以內吹完,隔天1次。連續治療4~8周復查肝功能1次,並記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以評定療效。

出處張子厚.解毒活血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00例.新中醫,1995,(11):4四草大黃湯功用清熱解毒,除濕活血。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金錢草20克,益母草10克,甘草10克,大黃15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連服15劑為1個療程。

註意事項若患者,嘔吐而進食困難,則配合靜滴10%葡萄糖500~1000毫升,加維生素C 1~3克,維生素B6200毫克,每天1次,嘔吐止,能進食後停用。

出處戴福海,黃培容.四草大黃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02例.新中醫,1995,(10):51雞陳湯功用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組成雞骨草30克,白茅根30克,大青葉30克,田基黃30克,茵陳50克,梔子15克,甘草10克。

加減用藥熱重於濕者,加龍膽草20克,大黃15克;濕重於熱者,加佩蘭15克,厚樸15克,滑石30克;濕與熱並重者30克,龍膽草20克,郁金20克。

用法每天2劑,上下午各1劑,水煎服。

出處朱錫南.雞陳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216例.新中醫,1995,(10):52茵佩都藍湯功用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主治黃疸型肝炎。

組成茵陳40克,佩蘭20克,郁金20克,板藍根60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液頻服,兒童劑量減半,治療4周。

出處陳書文,範江勇.茵佩郁藍湯治療病毒性黃疸肝炎.湖北中醫雜誌,2000,2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