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1.指出項目技術負責人在樁身混凝土澆築前技術交底中存在的問題,並給出正確做法。
2.指出背景中樁身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並改正。
3.補充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4.施工單位在張拉設備的使用上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5.關於支架還應補充哪些方面的驗算?
答案
1.不應口頭技術交底。(1分)
正確做法:技術交底應對全體人員書面進行,技術交底資料應辦理簽字手續(1分),並歸檔(1分)。
2.(本小題5分)
樁身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拔管指揮人員離開現場是錯誤的(1分),正確的做法是:拔管應有專人負責指揮(1分)。導管埋深保持在0.5~1.
錯誤(1分),正確的做法是:導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1分),並經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導管埋深(1分)。
3.(本小題6分)
減少澆築層厚度(2分);優先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2分);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2分),冷卻集料或加冰塊(2分);在混凝土中埋設冷卻水管,通水冷卻(2分);采取溫控措施,加強測溫工作並實施監控(2分)。(每條2分,最多6分)
4.(本小題4分)
不正確(1分),因為張拉機具應與錨具配套使用,並應在進場時進行檢查和校驗(3分)。
5.(本小題2分)
還應驗算支架的剛度(1分)和穩定性(1分)。
(四)背景資料
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橋,箱梁混凝土標號為C40。結構形式為:5?20+3?36+5?20m。
承包人組織施工,上部結構采用後張法預應力砼,泵送混凝土。根據設計要求,承包人在預制場立模、普通鋼筋制作、箱梁混凝土澆築、采用進行預應力筋下料;箱梁采用灑水覆蓋養生;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要求後,進行孔道清理、預應力張拉壓漿,當灰漿從預應力孔道另壹端流立即終止。
問題:
1.預應筋下料工藝是否正確?說明理由。說明預應力張拉過程中應控制的指標,並指出主要指標。
2.上述預應力孔道壓漿工藝能否滿足質量要求?說明理由。
答案
1.不正確。預應力筋宜使用砂輪鋸(砂輪切割機)下料,(1分)預應力張拉過程中應控制張拉應力和伸長值兩項指標,(2分)以張拉應控制為主(以伸長值作為校核)。(1分)
2.不能,壓漿應使孔道另壹端飽滿和出漿,並使排氣孔排出與規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濃漿為止。(2分)
(五)背景資料
某城市橋梁工程,采用樁基礎,樁徑1.5m,樁長30m。承臺最大尺寸為:長8m,寬6m,高3m,梁體為預制砼T形梁。跨越引橋部分T梁跨長30墩高8-20m,地勢起伏較大。
鉆孔時,項目部將廢棄泥漿排入河道。樁身混凝土澆築前,項目技術負責人到場就施工方法對作業人員進行了口頭交底,隨後立即進行1#樁樁凝土澆築,導管埋深保持在2-6m左右。
為避免樁頂砼出現不密實或強度達不到要求,項目部提出的原因可能有:(1)樁頂超灌高度不夠;(2)砼浮漿多;(3)孔內砼測定不準。項目部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在1#主墩鉆孔樁開鉆前夕,承包人接到監理工程師指令:石油部門要在墩位處補充調查地下石油管線,要求1#主墩停止鉆孔樁施工3天。監理工程師程師根據機械設備進退場申請單和現場核實,確認有兩臺鉆機停工,其中壹臺為租賃,其分攤進退場費用後的實際租賃費2000元/天;另壹臺為,投標報價為臺班費1600元,停置費1000元/天。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針對引橋30m預制T梁的架設,采用雙導梁架橋機、吊車、跨墩龍門吊這三種架設方法哪種最合理?說明理由。
2.項目部將泥漿排入河道不正確,請指出正確做法。
3.針對項目部提出的樁頂砼不密實原因,指出應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列式計算1#主墩鉆孔樁停工3天可索賠的鉆機停工費用。
答案
1.采用雙導梁架橋機合理。因為該引橋墩高,地勢起伏較大,無法采用吊車、跨墩龍門吊作業。
2.應設置排水溝、沈澱池,泥漿盡可能重復使用;最後使用泥漿罐車外棄。
3.樁頂砼澆築完成後應高出設計標高0.5~1m;樁頂10m範圍內砼適當調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澆築最後階段,孔內砼面測定采用硬桿式取樣法測定。
4.2000?3+1000?3=9000元。
更多相關試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