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是采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數字流轉來完成信息傳輸的,其各種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款項支付的;而傳統的支付方式則是通過現金的流轉、票據的轉讓及銀行的匯兌等物理實體是流轉來完成款項支付的。
電子支付的工作環境是基於壹個開放的系統平臺(即因特網)之中;而傳統支付則是在較為封閉的系統中運作。
電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進的通信手段,如因特網、Extranet;而傳統支付使用的則是傳統的通信媒介。電子支付對軟、硬件設施的要求很高,壹般要求有聯網的微機、相關的軟件及其它壹些配套設施;而傳統支付則沒有這麽高的要求。
電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經濟的優勢。用戶只要擁有壹臺上網的PC機,便可足不出戶,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支付過程。支付費用僅相當於傳統支付的幾十分之壹,甚至幾百分之壹。
支付流程與支付工具
支付流程包括:支付的發起、支付指令的交換與清算、支付的結算等環節。
清算(Clearing),指結算之前對支付指令進行發送、對帳、確認的處理,還可能包括指令的軋差。
軋差(Netting),指交易夥伴或參與方之間各種余額或債務的對沖,以產生結算的最終余額。
結算(Settlement),指雙方或多方對支付交易相關債務的清償。
嚴格意義上,清算與結算是不同的過程,清算的目的是結算。但在壹些金融系統中清算與結算並不嚴格區分,或者清算與結算同時發生。
壹筆支付交易可以通過紙基或電子支付工具發起。
壹些支付工具,既可以紙基方式發起,也可以電子方式發起。如貸記轉帳,既可在銀行櫃面填寫單據,以簽名/簽章方式對支付進行授權,也可利用網上銀行功能以電子化方式授權發起;如銀行卡,既可以紙基通過簽名方式進行授權,也可在終端(POS/ATM)通過刷卡與密碼發起。
支付交易可通過紙基與電子化步驟結合的方式進行,如支票可被截留並以電子化方式進行處理,截留地點與時間的不同(如在POS或在交換中心)反映了電子化程度的差異。
支付交易也可包含現金與非現金步驟,如付款人以銀行存款發起匯款,而接收人以現金支取。
支付電子化
支付的電子化與創新經歷了後端到前端的發展過程。銀行後端IT系統與電信網絡的應用使貨幣債權能夠被電子化地記錄與保存,實現行間支付清算與結算的電子化處理,這個階段的變革幾乎不被公眾所註意。
銀行前端支付工具與渠道的創新則為消費者帶來真實的便利,ATM/POS、支付卡、互聯網、手機、機頂盒逐步成熟與流行,極大地改變了銀行與客戶、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交互方式,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是創新的主要動力。同時,支付交易流程各個環節的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理論上,信息與電信技術使整個支付流程能夠以電子化的方式進行全程自動化處理。
2005年被稱為中國的電子支付元年,這壹年中國電子支付市場高速增長,並且很多電子支付法規也得到了完善,中國的電子支付實現了飛躍式增長。2006年,電子支付產業依然保持著快速的增長,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等多種支付形式的出現加快了整個產業發展的步伐,在企業業務結算中,電子支付與其它交易結算形式相比,使用率較高,在某些企業中已超過了60%。貨到付款、郵政匯款、銀行電匯等傳統形式仍有壹部分忠實的使用者,所占比率分別為39.4%、12.3%和6%。
2007年第壹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規模達到160億元,比上壹季度增長了33.3%,與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倍多。2007年第2季度,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中互聯網支付(非獨立)達115.14億元,互聯網支付(獨立)達52.05億元,第三方手機支付達3.39億元,第三方電話支付達0.76億元。2007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規模中支付寶以47.1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壹,騰訊財富通以18.0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中國銀聯電子支付以13.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交易額總規模在2007年第4季度已達到229.24億元。在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中,支付寶,Chinapay和財付通位列交易額排名前三位。
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交易額總規模在2008年第1季度已達到454.67億元。其中互聯網支付達417.59億元,第三方手機支付達35.2億元,第三方電話支付達1.88億元。2008年第2季度達到539.89億元環比增長19%。其中互聯網支付達505.12億元,第三方手機支付達32.81億元,第三方電話支付達1.96億元。
祝妳好運別忘了給我頒發金牌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