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辦公用品采購的詳細流程

辦公用品采購的詳細流程

對於辦公用品的市場管理,政府采購采取了壹些措施,取得了壹些成效,如IT產品設備和數碼產品的協議供應,筆、墨、紙、硯等零星文具的定點采購,辦公家具的集中采購和自行采購相結合,基本解決了辦公用品的管理問題。目前,對文具的管理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壹種是提倡定點招標,後期嚴格管理,用制度規範管理;另壹種是取消此類辦公用品的采購,由單位自行組織采購,采購機構不參與辦公用品的管理。從取消定點管理後的市場經營來看,這類以經營辦公文具為主的定點店業績並未受到影響。相反,由於壟斷限制被打破,更有利於采購商擇優而進,促進原有定點商店提高服務水平,因為只有失去定點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和壟斷,所有供應商才能在同壹起跑線上競爭。將辦公用品在市場上的競爭性運作與政府定點采購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競爭的優勢大於固化模式的勉強管理。

政府采購沒有有效手段監管零星辦公用品。零星的辦公用品數量有限,量也不大,但購買者的要求很隨意,很個性化。壹旦需求難以聯動,辦公秩序就會混亂。因為購買者的主觀願望很強,定點制度部分限制了選擇空間,定點制度規定購買者不能自行到定點以外的門店購買,人為設置了障礙,排除了自由競爭,所以購買者不會滿意。再加上價格和質量因素,定點制度往往成為職業道德評價的重點對象,使采購機構承受著難以承受的壓力。為了管理好指定單位,采購中心具備價格、質量技術監督、紀檢、審計等職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壹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也違背了法律規定的采購中心的職能。代購不是萬能的膠水。面對數百個同級財政支出單位和各單位數不清的采購需求,采購機構工作量巨大,對定點采購的監管難度很大。即使有壹些手段,實際上也是抓在地下,這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格格不入的。

原來的指定店生意依舊紅火。取消定點文具店後,原本設想的定點店經營業績可能會每況愈下,因為買家必須在定點店限購,這壹點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多元化的購買需求可以在更多的渠道實現。同時,過去反映出來的很多對定點店的不滿也會促使他們做出新的選擇,因為市場是開放的,選擇權的回歸讓買家可以大顯身手。但通過壹段時間的觀察,情況與預期完全不同,原來的指定店生意依然火爆。看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從側面印證定點制度的弊端。

指定商店有固定數量的顧客。辦公文具的定點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服務對象有壹個* * *相同的特點,就是財政支付。在定點實施過程中,爭取顧客意義重大,是門店生存和盈利的關鍵舉措。因為有很多定點店,這些定點單位會利用壹切現有的和獲得的機會進行公關,公關的手段五花八門。總的來說,就是要抓住采購單位領導和管理者的心,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忠實客戶。這種關系網絡形成後,壹般是穩定的,可以說是壹種利益同構關系。當然,除了公關因素,還有服務質量、地理位置、指定單位產品質量等方面的考慮。壹旦購買者確定了,也可以成為壹個相對穩定的購買群體。取消定點制度後,這些固定客戶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替代供應商的情況下,仍然進行定點經營行為,是有道理的。

信用體系是吸引辦公用品商店購買力的決定性因素。財務報銷制度限制了單位的即時購買欲望。年度財政預算沒有預算就用,經常是入不敷出。但是辦公用品商店可以對機關的購買行為進行賒賬,不需要支付現金。單位可以不顧資金現狀,隨意賒購辦公用品。購買時,只要經辦人簽字認可,就作為日後開具發票和報銷的原始依據。在固定的時間範圍後或者信貸資金達到壹定數額後,辦公用品商店會開具發票,以便采購單位向財務申報。同時也避免了形式上金錢往來的隱秘性,購買形式的公開透明和購買物品的登記簽名似乎也防止了暗箱操作帶來的壹些弊端。

辦公用品商店鼓勵假公濟私。辦公用品的購買登記制度形式上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很難控制賬實不符的,因為這種購買行為是買家和門店的面對面行為,中間不可能有面對面的監管措施,利益和利益的關系使得供需雙方默契配合。事實上,賬目不符和假公濟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辦公用品是壹個固定的概念,有特定的範圍。壹旦公司購買了超出其範圍的東西,就不能在財務上報銷,比如購買個人物品。而辦公用品店可以滿足代購的私人需求,註冊的時候沒人能看到,這樣就可以滿足代購的個人需求,不用付現金。辦公用品商店的靈活經營策略是

省去了出門買車養馬的痛苦。辦公用品店最大的便利條款之壹就是可以送貨上門,承諾五毛錢以上的商品可以免費送貨上門。買家甚至不需要上門選擇,所需商品在短時間內送到他們手中。所以辦公用品店壹般沒有顧客,但是生意出奇的好,這是大型超市無法相比的。專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量身定制的營銷策略,完全符合政府活動的特點,是政府風格與壟斷經營的完美結合。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辦公用品店的競爭摻雜著人為因素。取消定點辦公用品的目的是為了引入競爭機制,滿足購買者的各種個性化需求,跟上時代的快速發展。但由於辦公用品的局部壟斷性質,存在諸多人為因素,達不到公平競爭的理論境界,壹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生存和發展空間。

首先,購買方式的人性化選擇。這類加盟店的服務對象是固定的財政支出單位,所有采購的商品都必須針對服務對象的性質。但單位需求與實際供給不對稱,存在明顯的信息反饋閉塞問題。買家的需求千差萬別,對質量和價格的要求也很不壹致。壹般來說,辦公用品店是不可能知道買家需求的信息的,根本沒有統計渠道。所以在進貨的時候,往往是基於自己對市場的大致了解,考慮利潤的最大化和自己的優勢進貨渠道。因此在產品品種、質量、價格等方面很難與單位需求適當對接。買家必須適應指定商店的商品種類,有廣泛的購買選擇。

其次,寫字樓店主的素質不同,導致企業發展前景差異明顯。壹般來說,辦公用品店都是私人經營,有些企業缺乏發展的後勁,這與經營者的短視有直接關系。專門為辦公而設的辦公用品店,其實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已經和市場經濟不合拍了。取消定點辦公用品後,假設原有的定點門店不拋棄舊的經營理念,只是坐等,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掙紮。相反,對於那些頭腦靈活的企業來說,能夠充分考慮到取消定點辦公用品後的嚴峻現實,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用市場競爭規律定位企業運營,敢於探索創新,就能爭取到另壹片天地。

第三,選擇辦公用品有很多人為因素。壹定程度上,公司選擇購買辦公用品不是考慮這家店的質量、服務、價格,而是基於個性化因素,比如關系、好惡、距離、主觀感受、效率、規模。這種人為傾向的關鍵因素在於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財政資金與個人沒有直接利益關系。

政府采購不是市場壟斷的創造者,而是市場競爭的促進者。政府采購選擇文化用品指定供應商來規範零星采購行為,是壹種積極的探索,但從實際操作來看,實際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這是設計探索方案時始料未及的。定點采購制度首先促進了大量專營辦公材料的店鋪的出現。這種不符合市場商品銷售規律的壟斷行為,成為了壹些不規範行政采購的始作俑者,這種畸形門店的出現也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形象。二是辦公用品的壟斷形成了管理和價格的壟斷,制約了辦公用品的供應渠道,達不到個性化和先進性的要求,甚至造成了同壹商品的兩種不同價格,即政府采購價和個人采購價,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形象。三是購買行為無法得到有效監管,不規範交易行為壹定程度存在。因為以上原因,取消文化用品定點制度很有必要。政府采購部門應建議並積極配合財政部門建立相應的財務制度,控制定點制度取消後形成的缺口。可以想到的方式有:預留單位采購專項資金,實行備用金制度,規定不準挪作他用,用資金進行實物采購,報銷費用;實行超市購物模式的實物發票制度;鼓勵本土超市轉變經營理念,涉足政府采購市場;鼓勵單位采購商品時貨比三家。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使所有能經營辦公文具的商業機構都能在自由平等的競爭環境中參與政府辦公文具的市場運作,從而真正使政府采購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宗旨。